2025年4月11日乙已年三月十四,我的第一个100万倒计时第668天、星期五、晴

今早6点25分起床,继续读《人性天书》,为什么要连续分享人性密码呢?
如果还没有赚到大钱,既有环境原因,也有行动原因(比如说不够努力),还有能力原因,
我认为最主要还是认知方面,价值观方面(也就是你的信念和选择),我们没有把自己搞明白,没有把人搞明白,没有把人性搞明白。
赚钱只有把人搞明白,把人性搞明白,我们才能驾驭人,驾驭金钱,驾驭资源。
首先说说底层人为何被富人驾驭。
天底下,除了满怀热血的真人以外,只有两种人会一天到晚宣传仁义道德。
第一种人是绝顶聪明的伪君子,第二种人是失望迷茫的弱者。
弱者的悲惨世界,因为弱者已经很惨了,他为了不想再受伤害,满脑子乌托邦的想象,一心想造就人间净土,所以,他大力的宣传道德。
弱者就是弱者,他们从来没有想过,上下几千年,那些所谓的胜利者,有谁又是完完全全清白,这些弱者只不过为了想逃避现实而已。
我们教的东西只有高手能够看明白,一些弱者说我们教的东西太厉害了,
他们不认同,并不是因为他不认同,而是他知道自己没有能力学会和使用,他怕别人学会这么厉害的东西来对付他,所以在那里呼吁大家都不要学。
按照弱者的逻辑来说,那是不是女人的化妆品也应该被批判呢,因为它加速男人犯罪的几率。
你不要看到一把刀就痛恨的全世界的人都不要用刀,好人用刀,可以救苦救难。
道德背后的动力和秘密,比如说弱者看我们的东西这么厉害,他怕自己和同类会变成受害者,他就抛出这种仁义道德,希望能够控制厉害思维的流通。
强者一看到我们这么厉害的东西,他并不希望我们的东西可以让更多人学到,所以他也通过抛出仁义道德来阻止思想的流通。
他们的做法一样,但是他们的目的不一样了,强者的目的是希望能够控制我们思想的流通,他好一个人躲在山洞里学。
我们可以把这类人分成两人,第一种人叫卫道之人,第二种人叫伪道之人。
所谓的卫道之人,就是傻傻的保卫道德的人,他们一天到晚提倡仁义道德,救苦救难,他们天天就想着乌托邦的世界。
他们在现实的商战里,还活在梦幻的世界里面,这种不知道自己是弱者的弱者,只能用四个字来形容,自命清高。
这种人最可怜的地方就是,输了,连自己错在哪里,输在哪里都不知道。
当别人害了他,他还想宽恕害他的强者,哎,这类人只要学会我们三层功力,都能赚不少钱。
圣雄甘地说过一句经典名言,老鼠是没有资格原谅猫的。
他们在商战当中受尽欺凌,被别人欠债不还,被别人攻击,他们没有任何资格谈原谅,也没有资格谈宽恕。
很多女人恨别的女人抢自己老公,希望能打死狐狸精,请问你打死她有用吗?
你把白狐狸精打死了,你就能保证你老公不偷腥吗?
打死了白狐狸精,还有黑狐狸精,红狐狸精,你能打死多少?
她们应该恨的不是老公和狐狸精,应该恨自己不争气才对。
这些卫道之人认为自己比任何人都圣洁,他们比较适合待在山里,现实的商战根本不适合他们。
更有意思的是他还觉得他很有资格和权利去批判你,他还觉得他有智慧可以教训你什么是对,什么是错。
这些卫道之士的头脑简单,他们认为世界是二元化的,不是黑的,就是白的,不是光明就是黑暗。
所以他们一天到晚就化成光明的使者,光明到可以照死人的那种。
这一些卫道之士不断的向别人灌输思想,是希望制造大同世界,让每一个人都相信他是好人,而且他认为他可以用他的价值观来控制你。
伪道之士和卫道之士不一样,卫道之士是看不透人性而盲目的误导你。
伪道之士是看透了人性而利用你,这种伪君子不断的向你灌输仁义思想,就是要让每一个人都相信他是好人,然后他才容易对你下手。
最恶心的地方是因为他天天向你灌输仁义,所以他伤害了你之后,你还会选择原谅他。
这种满口仁义道德的伪君子,表面看起来是个大好人,实际上他们只是想扮演大好人而已。
每个人都知道最高明的骗子看起来都是最善良老实的,他还长期给你灌输道德的思想,目的就是为了让你更容易受骗,方便他下手(参考岳不群)。
比如说你在做生意的时候,如果对方三句话都不离开,“做生意最重要的就是讲究诚信,我做生意是很坦白的,是我的就是我的,不是我的就不是。”如果对方类似于这样的话,说的太多,这种人千万要留意。
比如,你的朋友不断的重复,其实我一点都不介意你这样做的......
不过......
我告诉你真相,其实他介意的不得了,如果他要是真不介意的话,为什么他要不断的告诉你他不介意呢?
真正不介意的人,他是不会说的。
或者你经常听别人说,“我这个人很坦白的,我这个人从来不骗人的,我这个人最讲道义的,只要说这种类型的话超过三次,那么你就要小心他了。
如果有人主动告诉你此地无银三百两,那么此地肯定就有六百两银子。
假如现在有人问你借钱,他不断强调,你要相信我,我不会骗你的,下个月我一定会还,难道你还怕我不还吗?
这样的话说的太多,你就要小心了,他不断强调的目的就是让你放心,只有让你放心,他才能拿到这笔钱。
稍微懂点人性的朋友应该都清楚,当一个人给你的承诺越多的时候,往往钱都比较难还,甚至还有可能不还。
承诺越多,代表他越急着要钱,越急着要钱,说明他越无路可走。
那种没给太多承诺的人,反而会比前者更准时还钱,口头上给你的承诺越多,你越要小心。
如果一个人不断告诉你,他以后会如何对你好,他以后会给你多少的好处,给你多大的希望,等等......
遇到这样的情况,如果要分辨对方的真假,你就要问一问自己和他相处的时间里,对方究竟给了你什么东西,你有没有发现,很多人嘴巴
上说的特别好听!
但是你冷静的思考一下,就会发现,说的越好听的人,在行为上反而做的越少,这种人就是伪君子。
当你无法分辨一个人是好人还是坏人的时候,不要参考他说了什么,要参考他做了什么!
如果有个男人对一个女人说,只要你和我在一起,我以后会送你一辆车,
你先不要去管他的承诺,你先看看他目前给了你一些什么,再决定相不相信他,
或者你也可以直接跟他说,你先送给我车,然后我再考虑!
被伪君子玩弄的人,往往都是听了他说的好话,没有认真的去验证他的行为。
假如有客户跟你说,他是某某大公司总裁的朋友,以后会介绍很多资源给你,
并且他还告诉你,明年会跟你买一万箱的产品,等到下订单的那天,他却说暂时只要100箱,这样的人请你一定多加小心。
一个人承诺和实际的对比越大,对方是骗子的机会就越大。
一个好人往往喜欢说自己是坏人,一个坏人往往喜欢说自己是好人,
一个各方面都完美无缺的人一定有问题,缺点一定是被他刻意隐藏了,
一个看上去有明显缺点的人,相对会更真实。
要擦亮眼睛,这个世界说真话的人往往看起来像个小人,很多小人却把自己伪装的像个君子。
为什么很多弱者一直沉沦,无法逆转命运,一方面是自身的认知问题,一方面是强者设置的迷雾。
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当底层人群长期面临生存压力(温饱、住房、医疗)时,安全需求会压倒对尊严或公平的追求。
富人通过控制生存资源(如工资、贷款),使底层形成“服从换稳定”的潜意识交易。
例:外卖骑手为保收入接受算法压榨,本质是用自由换生存保障。
行为经济学中的“损失厌恶效应”显示,人们对失去已有资源的恐惧,远强于获得新资源的欲望。
底层因抗风险能力弱,更易被富人用“失业威胁”“债务捆绑”等手段控制。
例:工厂主以“裁员”迫使工人接受超时加班。
从社会支配倾向的进化根源上来看,人类进化史上,群体需要等级制提高协作效率(如狩猎分工),但这也固化了对权威的服从惯性。
富人通过展现资源优势(豪车、奢侈品)激活他人潜意识中的“慕强心理”,强化支配合法性。
《人类简史》指出:虚构的“阶级秩序”依赖集体心理认同维持。
弱者在长期的生存不利中会有一种习得性无助的自我矮化,
长期处于弱势地位的底层可能产生“习得性无助”(马丁·塞利格曼实验),将不平等归因为“命中注定”,甚至主动维护富人权威。
例:印度种姓制度中低种姓对高种姓的世代顺从。
强者还会从群体心理的“分化操纵”,通过制造内部竞争消解反抗,
富人通过制造底层群体间的矛盾(如本地工VS农民工、正式工VS临时工),利用人性中的嫉妒心与零和思维,使底层陷入内斗而忽略共同压迫者。
例:美国历史上白人劳工歧视黑人劳工,反而让资本家压低整体工资。
强者往往会构造“虚假希望”对弱者进行驯化,彩票、成功学、“逆袭神话”等叙事利用人性对侥幸心理的依赖,让底层沉迷于“个体突围”幻觉,放弃系统性抗争。
数据显示:美国贫困家庭年均彩票支出占收入9%,远超中产(1%)。
弱者还有一种致命的认知局限的“信息茧房”,
往往会用短视思维来选择生存策略,进化心理学认为,贫困环境会强化“当下优先”的决策模式(如即时满足、忽视长期投资)。
富人通过高利贷、消费主义(分期付款)进一步固化这种思维,使底层陷入债务循环。
例:非洲“贫困陷阱”中,农民为应急变卖生产资料,导致永久贫困。
弱者的认知带宽往往被生存压力挤占,稀缺理论(Sendhil Mullainathan)指出,长期贫困会导致“心智带宽”过载,使人难以规划长远(如学习技能、参与政治)。
这种状态恰好符合富人维持现状的需求。
实验:印度蔗农在收获前(贫穷期)的智商测试得分比收获后低13%。
人性中有一种“慕强共生性”,弱者往往产生投射心理与偶像化崇拜,
底层可能将富人生活方式投射为“理想自我”,通过消费模仿(山寨奢侈品、网红同款)获得替代性满足,这种心理依赖变相巩固阶层秩序。
韩国“抛弃族”(放弃恋爱/购房)仍热衷购买明星代言奢侈品。
人性中有一种庇护关系的双向依赖,传统社会中的“庇护-效忠”模式(领主与农奴、老板与亲信)在现代演变为“职场家父长制”,底层用忠诚换取庇护,富人借此分化控制。
日本设计的企业“终身雇佣制”背后的隐性人身依附。
所以弱者想要找到突破路经,最根本的要基于人性的解构与重建,
先要唤醒自己的主体意识, 通过再教育打破“贫困思维”的自我设限 。
人性既是枷锁,也是钥匙。强者对弱者的控制,本质是利用了人类进化中形成的生存本能、认知缺陷与情感弱点。
当然弱者的人性中同样存在反抗压迫的正义感、追求平等的同理心与创造新秩序的想象力。
打破这种循环,既需要外力(比如社会制度变革),更需要一场关于“人性觉醒”的启蒙——让底层意识到,那些曾被看作“天性”的服从,实则是被建构的生存策略。
福利:转发此文领密笈,码字不易,你的鼓励对我的前进是一种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