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段生气背后都有一个源头

1

今天想着简单收拾房间,看到婆婆叠好的纸皮盒子准备扔,我想到留给儿子做手工,所以没扔掉,收起来了。

在收拾纸皮盒子的时候想起周末在娘家外公给儿子做的纸皮箱房子,想把它收好,玩的时候再拿出来。谁知找遍了家里的角落都找不到箱子的影子,于是在微信问了先生,他说以为没用,昨天搞卫生时丢到垃圾桶了。

我心里开始憋气,想:你就是不喜欢我带孩子玩废弃品,不喜欢我带孩子的方式。好歹也问一句“这箱子还要吗?”问也不问,自作主张,一点也不尊重儿子(不尊重我)!心里尽是委屈、难过、卑微,生气。

在写作营群里的伙伴们送了我一个转念:多好啊,又有机会再做一个新纸皮箱房子,再体验一次。

这真的是百灵药方,我慢慢缓和下来了。

一边收拾房间边想刚才我知道纸皮箱被丢了为什么那么委屈,转而生气?一下浮现脑海的是从小妈妈就是随意扔我的东西,从来不问,只要她觉得应该丢掉就必须扔。

这是极其专制吧,但这里我想表达的不是妈妈专政,而是察觉到现在我长大了遇到一点点小事儿,别人不是温柔询问的态度语气我都几乎全部台上“不被尊重”这项道德高度,去映射别人的强权,自己受害弱小。先生这样不问擅自扔掉更是直接与童年的我的体验链接上了,委屈生气的源头在这里。

前两个月我妈妈还把孙子2/3的玩具都丢掉了,包括我买的一些质量好不便宜的车。也是半句都没问过我,直到我们回家看到状况如此,才知道。

如今看来这些都是来度化我的啊,发生什么不重要,重新解读事件才更能建设性地根治。

妈妈那个年代的人能如此断舍离其实是一种非常强的内在力量,扔掉的是她觉得有害身体的塑料制品,这是对我们的爱和保护。无所谓对错,无所谓我小时候简单定义的“尊重”,背后仍是爱。

转念和觉察后我脑子里蹦出好多方法,下次遇到类似事情我可以如何做。

如:我可以向妈妈表达,我的东西我自己收拾,如果想扔掉什么,打电话一起商量。可以提前告诉家人哪些废弃品是儿子要做手工的,先不扔。我尽量每次和儿子玩好后及时摆放好,让孩子参与相互提醒。

及时收拾这一点也是来提醒我的,如果能收好就不存在无端端被扔掉。小时候对收拾总是拖延,这次也从中获得了力量扩展自己的能力。

寻根继而转念解读,让我越发享受生活中的酸甜苦辣,百味人生。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2017年,《西部世界》刷爆了朋友圈,关注的各大影视类公众号也毫不吝啬地献上了各种溢美之词,出于好奇我找了资源进行...
    是苑苑呀阅读 544评论 0 1
  • 迷恋上了自己下厨! 打小亲奶在,不让下厨,后来上学,能去饭店,记账到老黄名下,胡吃海塞。 上了高一点年级,跟同学厮...
    纵情嬉戏天地间阅读 214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