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

我也曾做过考研的梦。

1980年元月,我淮安师范毕业。一年多的中师速成班,其实际文化水平与现在的一般高中毕业生相比,文科可能稍好一点,理科及外语那是确定要差得好多好多的。

1982年2月,我有幸考上了徐州师范学院的中文系本科函授学习班,学习期间,看到报纸上有关税海模的新闻,很受鼓舞。税老师现在是四川乐山师范学院教授,当年,初中毕业去考研,竟然考上了山东师范大学研究生。于是乎,我也常常想入非非,心底里像是有个小虫--蠢蠢欲动;两手臂总觉得放不到合适的位置 一一跃跃欲试。

1983年暑假,函授班举行现代文学专业课结业考试,我的成绩为优秀。自己感觉也很不错,就想到税老师考的是现代文学专业,我是不是也可以去试一试。心里想,函授学习要看书,考研要看书,反正都要看书,何不在读函授的同时再来个考研。到了研究生招生工作开始的时候,我便毅然地去报名了。

查一下当年的招生目录,自己觉得应该选择本省的院校,近便些,或许也容易考吧。我先是想考扬州师范学院曾教授的班级,后来经过权衡选择了苏州大学范教授的班级。

考场安排在淮阴师范专科学校,我本未抱有多大希望,考试果然不怎么样,一切都是糊糊涂涂的。尤其是考英语,我几乎题题都像在猜谜,勾了些选择题,表达全部都留空,实在是一个都不会。

考试后不久,我收到了苏州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寄来的通知和成绩单。通知的主要内容为:没有达到面试条件;考试成绩如下:专业82.5分,综合61分,政治66分,英语24分。英语成绩太差了!

我失败了,但是心有不甘,想着再试一试,于是得空就看书学习。当时我在农村初中任教,代两个班级的语文课,做班主任、教研组长。因为受到校长的器重,于是还得随时应付和处理校长交办的其他一些校务杂事,可以用来看书复习的时间只能是夜晚和节假日。

1984 年的研究生招生报名时间又到了。这次徐师也有招现代文学专业的研究生,挂名教授是其时已经调到南师的吴教授,据说实际负责的导师就是当时给我们函授班上课的陈老师。陈老师在国内现代文学研究方面很有建树,研究鲁迅成就颇丰。我曾经买到过一本他的著作《鲁迅研究的历史与现状》。我心里窃喜,认为这一次或许会有些希望。

考场仍然是安排在淮阴师范专科学校内。三十个人一个考场,各人报考的学校、专业不同,除了政治、英语是全国统一卷,专业课等其他试卷都各各不同。我一场场考下来,现代文学专业卷、文科综合卷感觉还不错;政治卷有点没把握;但英语还是不行,全凭感觉在猜谜。

在考试后的日子里,我一题题回忆试题,琢磨着自己的答案。专业卷、综合卷凭记忆可以一题不落的默写出来,而英语试卷竟一题也写不出。

焦急地等待了一段时间,没有有关考研的消息。挨到函授学习集中面授的时间了,这次,函授学员们聚集到徐师校园。教授现代汉语的张老师,很随和,平易近人。我试着去请张老师帮忙打听一下。第二天,张老师就来告诉我:招研工作已经进入面试阶段。你的专业成绩是91分,很好;文科综合76分;政治成绩合格;英语只有26.5分,太差了。说吴教授讲的,英语要是能达到40分就可以参加面试。他们为我遗憾和惋惜。

唉,英语太烂了!

1985年,我终于没有勇气再报名考研。此后再没有做过考研的梦。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