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先先反思
反思我们自己做的工作是不是真的存在不完善的地方,对方提的问题也好、吐槽也好、建议也好,先不主观抵触,先不给自己立一堵墙挡起来,先不自我判断说自己已经做得这么好了你们还提这提那;先反思,先接受。要知道,多数人的提升和改变,都是在冲突和不爽的时候发生的,在永远平和的环境中人们往往不会反思做出改变。
1、反思后,如果我们的工作没什么问题,对方可能是出于不完全了解而提的,那我们判断完后,我们要做的是让信息对称,将我们的考虑完整的介绍,可以是正式场合,可以是非正式场合;然后心里释然,甚至应该高兴,甚至可以嗤之以鼻。
2、反思后,如果我们的工作确实存在不完善的,那接受并加以改善和优化;此时我们心里应该对对方心存感激,感谢他给我们提出了可行的建议,这是我们的福分。
二、其次是扪心自问
问我们自己对自己推的工作的认识和分析,我们自己推的工作是不是真正的有意义有价值;如果我们分析后确实无意义,就是个形式,那果断舍弃。如果我们分析后,坚定事情的意义和价值,那我们从心里上、从行为上、从言语上都应该体现出坚定,不因他人的一些吐槽抱怨质疑影响我们对意义和价值的坚定,不因他人的一些负面言论影响我们的心情;我们没有权利去堵住别人的嘴,但我们可以去引导他人对这个事情的认识、我们可以去宣导我们认为正确的意义和价值。
三、说说形式与内容的关系
很多事情,我们会质疑自己做得这个事是不是形式主义、能不能不做,质疑自己是改变的开始,这是好事,但不能一质疑就全盘否定然后画句号结束了。我们在坚定有意义的前提下,关键要做的是反思这项工作为什么变成了形式?当初我们想要的内容实质怎么跑丢了?如何不让它变成形式主义?如何让它的意义真正体现出来?这是我们面对质疑如何去看待的问题,换一个角度,就会换一种理解;换一个角度,就会换一种心情;换一个角度,就会换一种结果。
再聊聊形式和内容的关系,任何内容,好的也好、差的也好,它总得依靠一定的形式为载体去体现,所以首先看清,任何东西他都需要形式,所以形式主义也有好有坏。没有内容的形式,就是纯粹的形式主义,那需要摒弃。当然我们自己心里清楚,有时候就是为了形式的时候,那也就无所谓了。
那如果我们是为了彰显内容,那形式就显得特别重要,所以为什么很多营销类公司的营销策划很关键,他做的就是怎么用新颖的形式去推销自己的内容。我们在重视形式的同时,也要清醒的认识到,任何形式都不会是完美的,因为人心是独立的,尤其是涉及人们利益的形式,尤其要清醒认识到这一点。看清了这点,那我们的形式在推出去的时候,正面的反馈、负面的反馈都在意料之中,那任何反馈就不会那么轻易的左右自己的情绪。
同时很多时候组织者在推出某一形式的时候,他们往往是能意识到落地的时候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当然没有去仔细推敲、没有去预演的情况除外;那他们知道明明会有问题为什么还一定要推行?这是我们要考虑的。甚至有时候就是先只管推下去试试水,看会有什么反应,然后再来修正。既然明知有问题仍要推,而且大多数事情都是这样的,那说明是一个普遍现象,普遍现象背后是普遍规律。但往往很多人没有看到这一点,很多事情就是在一开始推下去遇到点负面反馈就鸣金收兵夭折了的。看清这一点,我们要做的是坚定价值感意义感,用一个较长周期来去衡量它的价值体现,往远看,有问题可以调可以改,但必须坚持下去。
四、最后聊聊压力
压力本来就是个虚无的存在,你认为他有就是有,你认为他无就是无。
首先是往回看,想想不也好好的过来了吗,有什么过不去的坎吗?很多事情,尤其是压力这种事,往往在时过境迁的时候去看,就会觉得也没那么难。
其次,解释反馈压力需要技巧,当然这种技巧很难说的清楚,多数只能遇事说事、见招拆招,大体建议是:原则需要把握,但不要拿制度、拿规定硬干、硬反馈,这一定是适得其反;更多时候解释清楚为什么是这个结果,让他对结果形成过程的信息保持对称,避免他的猜忌成分;然后过程中一定要表示理解,理解他的吐槽、理解他的抱怨、理解他的认识观点,要缓释对方的情绪;然后根据反馈过程中对方的表达,适当的提出解决的建议,让对方得到进一步的缓释。
切记不要因为一点不同的声音、一些抱怨,否定了我们自己,应该在不断的冲突中去完善自己的认知,世界真的很美好,我们可以改变的也很多。我们不为名利去做什么事情,我们也不为他人的好评去做什么事情,我们只为给自己一个满意的交代去做事情,我们只为自己内心的安宁去做事情,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