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无意中打开好久不用的支付宝,手滑点开了账单,OMG,今年的收入与支出全被细无巨细的记录了下来,太可怕了,我有花那么多吗?!
是谁,竟然开发出这么丧心病狂的功能,人生已经这么艰难了,为什么还要拆穿?
1
出来社会打拼六七年,存款还不过万,不知道做错了什么,不买房不买车的情况下,却依然存不了几个钱,天知道我经历了什么。
时常在各种帖子上看到网友吐槽,年薪几万几十万都存不了多少钱,有的还自嘲,爸妈工资比我们低的,都存了“巨款”。
这使我想起前段时间看的一档综艺节目,一对新婚夫妇上节目来,夫妇俩各站对边,媳妇痛斥婆婆种种“劣迹”:
上厕所不用冲水箱冲,非要拿桶攒着水冲;
家里装东西的箱子不扔,堆满屋子;
进房间不敲门等等。
作为丈夫的在一旁想插句话都难,妻子越说越带劲。
仿佛积攒了许久的怨气终于可以一吐为快了。
旁边的嘉宾听了后,回了她,大意是,你们现在的房子是婆婆他们攒的吧,再把老家里的房子卖了才有现在的婚房吧,不是平时省吃俭用,和攒的这些纸箱、瓶瓶罐罐,怎么换来现在这条件?
说完后,女嘉宾就不开口了,低下了头。
说这个,只是为了说明,父母那一辈的工资也许远远低于我们的,但是,却能够存了钱,并可以拿出钱分担子女买车买房的压力。
2
其实,这里多多少少很大的原因也是源于他们那个时代的影响,吃苦过来的,每当孩6子浪费粮食或者挑吃时,他们常说,想当年,有肉吃都不错了,我们那时有的吃番薯叶就觉得很幸福了。
加上那时他们所处的年代,经历了计划经济,家里的粮食都是按人口来,吃了这个就没了,平均分配,所以,勤俭节约是他们的美德。
但至今,即使已经过上了小康生活,但是这种习惯依然保持。
3
记得,每次我妈买菜回来,第一件事总是说:今天的白菜涨价了,这个花了四块钱,那条鱼花了十块钱,这条排骨花了十五块钱,玉米萝卜花了四块钱。。。总共花了XX钱,每次总是不厌其烦地絮絮叨叨,有时,一家人出去吃饭,花了三四百,她都要说,太贵了,还不如在家吃,这都够我们吃两天了。
有时,作为我们年轻的这一辈,在面对这种情况时,总是试图说服父母,钱不是省出来的,钱是花出来的!
这句话曾经误导了多少人,《富爸爸穷爸爸》作者罗伯特-清崎曾说过,富人是有了钱才去享乐的,然而穷人却在财富还没积累前就提前享乐了。
没那个资本,就提前挥霍了,所以,工资再高,存款却不见跟着多起来,因为随着钱多起来,眼光也开始高起来,月薪五千,就消费三四千的包包,月薪一万就消费七八千的包包。
就像别人说的:年轻人的工资等于开销,父母的工资等于收入。也不是没道理。
但也不是说财富就是省出来的,而是能够从父母那一辈的消费观里汲取精华,比如懂得开源节流;比如,记账开销;比如,面对一件东西时,在纠结要不要买,那就不买。
“许多人在苦苦工作,苦苦挣扎,其原因就是因为他们依然固执于陈旧的观念,他们没有意识到已有的某种思想或方法在昨天还是一种资产,但今天却已经变成负债。”
工资高,欲望随之拔高,开销也水涨船高,钱也就存不到,虽然生活社交开支等方面的支出也是需要的,但前提是有个正确的理财观,不然,等到某天查看工资时,都不知道钱去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