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话题其实是有一些大,但我想就自身经历阐述一下工作是什么,为什么要工作,以及怎么面对工作,以我个人对工作的思想变化,做出一个梳理,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我始终认为文章要么有意思要么有意义,要不能把自己写睡着了。坚持这个原则去写,文章起码不一定有多好,但起码不烂。
工作是什么?
是时候搬出我的个人思维进化史了,不搬不行啊,要不也思考不出来。从哪开始说呢,先从我小学开始吧。我妈很早就下岗了,只有我爸一个人撑着,靠着工作得来的薪水供我们一家人生活,想我这小手细皮嫩肉的,再看我爸的手,每次他摸我都嫌这手扎得慌,一脸嫌弃。那时工作对我来说是一笔钱,如果我爸不工作,可能我就上不起学了、吃不上饭了。我怀念那里的四喜丸子、报摊边的糖葫芦,有一次学校发了那种奶油小蛋糕,就感觉像过生日一样,非常开心,我爸看我这么喜欢吃蛋糕,就特意带我去蛋糕店买我喜欢吃的蛋糕,吃完后我谎称自己不喜欢吃,太腻,以后不要再买了,其实我是只是心疼我爸……写到这里时我已经泪流满面。我很难想象如果我爸不去工作,我们一家会怎样。对于那个年纪的我来说,工作是一种担当,是一份对家庭的责任,我爸这一份稳定的工作使我在成长过程收获了很多,也养成了很多良好的习惯,让我受益终身。后来校园经历让我开始认为工作是一种使命,似乎是这份使命感赋予了他们人生意义。再后来自己慢慢想开了,认为工作不过是一种谋生的手段,直到工作之前我都是这么想的,找个工作混口饭吃呗。但直到我真正工作且工作了一年之后(算上实习哈),我开始重新思考这个占据我们生活大半时间的工作,到底是什么。因为我发现,如果以时间为维度来衡量工作,一切都变了,时间是绝对公平的。如果我说要知道我们每天睡眠8小时,工作8小时,上下班路上2小时,吃饭2小时,所剩时间也没多少了。那这时工作意味着什么呢。
如果说单纯是使命感或者责任,那其实只是一方面,按上文所讲工作有两大属性,一是对社会意义(即使命感也即社会认同感)、二是获取金钱的方式(家庭责任),但这仅仅是一方面。当你把大量的时间投入其中,就不得不考虑把工作变为生活的一部分了,那是不是不单单这两种属性了。首先先下一个我对工作的概念,工作是多人协作根据各自拥有的技能朝着某一目标努力为组织或个体创造出价值并为劳动者提供物质奖励的一种劳动。再看一下百度百科的定义:劳动者通过劳动(包括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将生产资料转换为生活资料以满足人们生存和继续社会发展事业的过程。然而百科里的解释我并没有领会多深。下面我针对我个人产生的工作概念分条解释。
多人协作
首先我认为工作是多人协作的,一个人就可以做那叫创业。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很多人都来到了北上广深,而不是聚集在其他小城镇,因为这里牛人多,且聚集。此时的多人协作会爆发出更强的力量,创造出那些单兵作战所不能产生的价值。
技能
另外就是技能,也就吃饭的本事。而这里的门槛就是如何获取到该项技能。当然了,根据技能的熟练程度就会进入不同的公司嘛,最直接的体现就是技能越高的人工资高。
目标
工作的目标可是相当大的,比如属于你个人的今年回款要到多少万,销售额要达到多少万,业绩提升百分之几。从商业角度上来说,这个目标会倒逼着你潜移默化地为公司卖命,因为目标是会骗人的,对,大部分企业家就是靠着画饼一步步起家的,只不过有一些没画成倒了而已。工作和跑步、写作一样,没有一定的自律性也是完不成目标的。为什么对GDP这么重视,不言而喻。
努力
想想除了工作,还有什么事情会占用你这么多时间,那还不够努力吗,这里的努力分为体力努力和脑力努力,还有一些不努力的。有一些所谓的工作其实是不适合称之为工作的,应该称之为资产利用,即在占有特定岗位资源而产生睡后收入。虽然基于人的一部分羞耻心会想到公司来待着,但你会发现这个人其实来不来没有区别。
为组织或个体创造价值
这个就不用多说了。小到养老院大娘们脸上的笑容,大到GDP数字,价值是没有衡量标准的,只不过大部分人是用金钱衡量,虽略显俗套,但是非常必要,我也不例外。郭德纲谈及什么是艺术时说了一句:不能卖票的郭德纲不是一个好相声演员。这是郭德纲对他的这份工作的理解。我现在也认同这句话,我不能让我家人饿死。而这就引出了最后一点。
为劳动者提供物质奖励
为什么这里不提精神奖励呢,因为那不叫工作那是公益或是慈善,并不在本文讨论范畴。当然了提供的肯定不止有物质奖励,但物质奖励是一种必备属性。
写到这里我发现似乎不用写为什么工作了,随着我对工作这个概念的不断明细,工作所拥有的其他活动不能具备的属性显现出来了。我喜欢属性这个词,因为我爱玩游戏,我知道属性高了意味着什么,其他事情我根本不关心。
一、多人协作会增强你的沟通属性、团队合作属性、思维属性。
二、工作技能的强化其实就是学习属性、思维属性、分析属性的提升。
三、目标,拥有一个亿的小目标可能会提高你的自制力属性,另外会倒逼强化你的工作技能和多人协作能力。
(写到这儿我想停一下,因为我发现我开始区分能力和属性了。我以前认为沟通是一种能力,而在这篇文章的写作过程中我发现沟通是一种属性,而团队写作这种才属于能力,能力是由多个属性组成 的。当然我百度了一下,并没有发现有【沟通属性】这么一说,似乎并没有获得多少人的认可。好了不多想了,回到正题。)
四、努力,这个属性可就多了,体力属性、耐力属性、毅力属性、抗压属性等等。
五、为组织或个体创造价值,这里第一条便是提高你的变现属性、沟通属性、思维属性、分析属性、学习属性。
六、为劳动者提供物质奖励,这里可以增加你的金币数量,你可以利用好金币去强化你的各类属性,获取到更多金币。
似乎第三个问题也不用殚精竭虑的想了,因为写到这里我突然发现工作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那我该怎么面对工作,还用问?我写到这里我都意识到,工作是普通人获取能力的最直接且成本最低的方法。成本低到成为负数,你甚至可以边赚钱边获取能力。而这些能力大部分具有多种属性,而这些属性的强化反过来会使能力不断提升,最终形成可观的金币数量。不利而无一害啊,那你还会不会选择去工作呢。有一段话近一阵子比较流行:打工是不肯可能打工的,这辈子是不可能打工的。是的,创业也许是一个很好的手段,但我想在学会跑步之前,应该先学会走路,并且走的更长,然后再去跑步,以免受伤导致更严重的后果。而工作就是最好的试炼场,只有在工作中我们提升了各类属性,之后在各类副本中我们才能够单挑boss且不被打死。
写完这篇文章我又意识到一点,就是鸡汤文和非鸡汤文的区别。那就是鸡汤文只告诉了你结果,然后再去论证结果,而非鸡汤文则是先描述过程,通过不断的演变才告诉了你结果,让你恍然大悟。第二种明显比第一种来的更为实际。不用多说,如果我自己只看上面这一段对工作的描述,睡着之后第二天就忘,就像历史老师跟你说某一年份发生了什么什么事,这是记不住的。任何事情总要有过程啊,硬塞一个结果肯定是要忘掉的,因为没有逻辑关联(关于关联可以参考前面文章我提到的公交车理论)。而有了这一套思考路线,就会真正带动读者同步思考,获得的观点也就更加深刻。
今天这一篇写工作其实也是对我个人这将近一年工作的总结。因为我发现时间过得实在是太快了,必须留下点什么,才能让自己感到这一阵子没白过。我想通过这一段思考增强我今后对工作的感知,我不认为埋头苦干是个褒义词,要埋头更要回头,要苦干更要精干,常常反思、优化工作内容才能提升效率,节省时间,因为工作这东西它真的占据你太多时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