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读麦加的作品——《解密》,感谢陆老师的极力推荐并将它转借与我。开始时对书名没有太大的兴趣,却没想到一旦翻开就有些欲罢不能。
待我读完之后,深感此书不同凡响,于是开始搜索此书的背景资料,方才得知本书所获得的种种殊荣,唏嘘不已。
2013年《解密》入选英国“企鹅经典”文库,是中国第一部被收进该文库的当代小说。
2014年3月18日,《解密》的英译本在美、英等21个英语国家同步上市,首日便打破中国作家在海外销售的最好成绩。
2014年6月,《解密》的西班牙语译本在西班牙、阿根廷、巴西等24个西班牙语国家上市,该书首印数字达到3万册,规格与欧美畅销作家齐平,这种待遇对于中国作家来说极其少见。在著名的世界最美书店之一的阿根廷雅典人书店的文学类作品排行榜上,《解密》排名第一,综合图书总销售榜单上,《解密》排名第二位。
2014年12月,《解密》被英国《经济学人》杂志评为年度图书。
这是一部谍战小说,据说作者麦加被称为中国的谍战小说之父,可惜我竟如此孤陋寡闻,有眼不识泰山,把这本多次获奖的巨著冷落在书架一月有余。后来当我知道麦加是电影《风声》的原创作者时,因为看过这部电影且印象不错,对作者又增添了几份敬意。
《解密》这部小说一直在给大家讲述奇人,是我们无法触摸到的那类人。从容算盘开始,就把我们带入了常人无法企及的具有超能力的一类人群。而且整本书的书写更像是对容先生的访谈整理,这种写作方式使我一度认为容算盘和容金珍是真实存在的两个人,并试图在度娘上搜索容金珍的原型,得出的结果是《解密》中所有的人物都是麦加虚构出来的,没有任何原型。
好吧,这个结果我也算能欣然接受,毕竟这种从娘胎里就自带过人之处的传奇人物多多少少会激起我内心的一点点小小的嫉妒之心。
容家在数学与计算方面有超能力的遗传基因,当然容金珍的爸爸大头鬼除外。这本书将主人公容金珍的传奇人生作为主线,从容金珍的生一直写到容金珍的死。他的一生遇到了很多为展示他的光环而起到推波助澜作用的人。
奶奶容算盘给了他堪称惊奇的数学基因;老洋人给他做了数学启蒙;老黎黎把他带进了N大学的大门;希伊斯将他本就出众的数学能力加以升华;最后郑局长将他带入了国家破译局工作并将他的才华加以利用,在那里他成功破译了使众多破译工作者迷惑以致疯狂的高级密码——紫密。
这部小说被拍成了电视剧,陈学冬饰演容金珍,带着对小说的景仰之情我追了这部剧。可是刚看了不到十集我就完全看不下去了,剧中情节与书中相差太远,单是剧中容金珍的个性特点就已经让我瞠目结舌。书中的容金珍虽因身世问题在年幼时有点孤僻,但是当踏进老黎黎家之后他的性格慢慢被温暖的家庭给融化了,不至于向剧中主人公那般呆萌痴傻甚至有点智障吧。还有,剧中容金珍要进入701北院的过程描述的颇为丰富,用了将近八集的时间给出了容金珍考核成绩不理想的结果,只能进南院收发室工作。而这段经历书中并不曾提到,书中只是说容金珍刚进701时天天无所事事,陪棋疯子下棋,并没有实质性的工作。
我想无论是小说还是电视剧,都带有艺术性和戏剧性,这两种描述方式都是为达到同一个目的,那就是奇才的招都是后面使出来的,前面要把他们刻画的很弱方能显示最后的强大,这种悬殊更能捕捉到人们的敬仰之心。就像奥特曼打怪兽一样,前面总是怪兽占据上风,每次都是奥特曼电量不足红灯闪烁的时候突然变得非常强大,把怪兽打的落花流水。(我至今依然不明白,奥特曼电量都不足了为何能量反而变强了呢?)
小说给我最大感触的是后面的环节。容金珍在参加完国家关于破译黑密的重大研讨会的返程中,笔记本被偷了,这一事件竟给他带来了致命的伤害。一个数学天才创下了如此深入人心的奇迹,最后竟被一个不知名的小偷偷了心智。容金珍最后的那段生命历程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他疯了,而且一疯到底,一个为世人震撼的天才就这样疯了,麦加对容金珍这段经历的解释特别到位:“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人的智力范围越是局限,那么他在某一方面的智力就越容易接近无限。换言之,天才之所以成为天才,是因为他们一方面将自己无限地拉长,拉得细长细长,游丝一般,呈透明之状,经不起磕碰。所以,大凡天才都是娇气的,如世上所有珍宝一样.但是天才只能被自己毁灭,别人是毁不了的。”
是啊,我想不只是天才,应该是我们所有人,最终能让自己的毁灭的只有我们自己,只有把内心塑造的足够强大,心智才不容易离我们而去。
最后附上我最喜欢的麦加的一句话:“人生是个圆,有的人走了一辈子也没有走出命运画出的圆圈,他就是不知道,圆上的每一个点都有一条腾飞的切线。”
以上仅为读《解密》后有感而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