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喜剧而生,为喜剧而死”的莫里哀

      1673年2月17日的晚上,法国巴黎剧院上演一部喜剧《无病呻吟》,主角开演前,他妻子恳切地劝他说:“你病得这样重,就不要登场了吧!”他回答说:“这有什么办法呢?假如一天不演出,那五十个可怜的兄弟又如何生活呢?”他忍着病痛参加了演出。剧场里座无虚席,台下响起热烈的掌声。剧中人“心病者”是一个挂着医生招牌的江湖骗子,没病装病,而扮演的人却真正有病,经常痛苦地皱眉咳嗽,观众还以为是莫里哀表演得逼真,就热烈地鼓掌喝彩。由于咳嗽挣破了喉管,当掌声尚未平息时,他的生命已结束在舞台上……他就是,法国著名喜剧作家、演员、戏剧活动家——莫里哀。


莫里哀画像



      莫里哀死的时候,葬礼很简单,只有两个教士参加,没有任何观众,而且是在日落黄昏之后,悄悄的进行。


莫里哀墓碑

      传说,莫里哀每写成一个剧本,喜欢先念给他的女仆听。女仆听后总是说好。莫里哀最初认为女仆文化水平低,不过是讨主人喜欢而已。有一次,莫里哀故意把一个写失败了的剧本念给她听,女仆立刻瞪大眼睛说:“这不是先生写的!”莫里哀恍然大悟,原来女仆已经熟知了他作品的风格。


伪君子戏剧照片



      莫里哀的创作基本遵循古典主义的规范,具有冲突激烈结构严谨的特点,而又不墨守成规。他基本采用现实主义的创作思路,笑料来自于现实生活。而且尤其来自于对恶习的嘲讽,因而有批判现实主义的影子。至于什么是恶习,莫里哀崇尚理智和理性,崇尚节制中正。这使得莫里哀能够让喜剧这一体裁承担起更大的思想性和社会职能,他认为喜剧应当起到引导人们移风易俗的功能,因而多接触社会抨击的题材。但是这又没有伤害喜剧本来具有的娱乐功能,他在吸收民间闹剧和意大利喜剧的基础上,在剧作的每一个层次都提高到了前人不敢想象的地步,使得喜剧艺术提高到近代喜剧的水平。

      新古典主义戏剧最大的特色在于三一律,即地点、时间和事件的单一性。同时,新古典主义戏剧对悲剧和喜剧有严格的划分,悲剧是崇高的而不能具有低俗的、调笑的因素,喜剧恰恰相反。另一方面,就剧情而言,新古典主义戏剧的结局一定要有国王出现,作为审判者和仲裁者解决戏剧矛盾。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莫里哀出身于商人家庭,从小热爱戏剧,中学毕业后,莫里哀毅然投身当时社会地位不高的戏剧业,得到了家里人尤其是的父亲的...
    吸鱼许许阅读 936评论 0 0
  • “先生,喝杯茶?”她不经意间坐在他身边,香水和洗发水的味道飘过。 “还是酒吧,酒浓。”他说着又饮一杯。 ...
    三月小城阅读 645评论 3 1
  • 我的人际关系还是比较好,为人谦虚做事不失礼节,相信我的真诚可以赢得很多友好的合作伙伴,也会获得了良好的口碑,我的人...
    我是森森阅读 197评论 0 1
  • 大家好!我是飘飞在远方的梦,这是我在简书创作的第十一天,今天首页只有一篇我写的文章,我要写一篇遇见简书的心路故事,...
    风之爱阅读 447评论 1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