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面大大小小的水洼,手摸哪都是湿漉漉的,广州已经接连下了好些天的雨,看墨迹天气接下来两周还是淅淅沥沥的雨天,就像女生每月的那几天竟然拉长至一个月都不完的感觉,闷,闷得透不过气,无以言表的难受。
记得小时候最喜欢下雨天,喜欢下雨天的原因却要长大了才有勇气说出来,小时候喜欢下雨天是因为下雨给了我一个正大光明的理由可以待在家里不用出门。虽然出不出门爸妈并不干涉,但农村的小孩晴天总是有很多玩的项目,比如在河里游泳、田埂上钓青蛙、田间山坡边割猪草,爬树摘果子,可这些我小时候都没做过,小时候的我喜欢透过窗户看外面偶尔路过的行人,却又怕行人瞧见我,喜欢坐在高高的门坎看屋檐滴到地面再溅起的水花,喜欢听长辈们东家长西家短的闲扯,喜欢反复翻看语文课本里的文章,喜欢盯着斑驳的土墙幻想着外面的世界,很少出门玩。晴空里的阳光,晴空里的白云,仿佛在提醒我,不出门就辜负了它,我心有愧,干脆盼着下雨。
长大后知道有一个词说的就是我——宅女。
宅女长大了,开始讨厌雨天的缘由越来越多,比如上周末,我想带妈看看广州,老天脸色不好看,规划的行程、景点统统推翻,最终就近找了个公园逛。
01
话说孩子是父母的镜子,父母的言行举止都会映射在孩子身上。
我妈过来半个月了,她在极力适应这边的生活,通过这半个月的相处,我更清楚地看到了她投射在我身上的种种。
我不知道我妈早上是几点醒来的,因为我调的是5:40的闹钟,我起床时,她往往已经把地拖完了,有时她在叠衣服,有几次我看她就默默地坐在阳台的椅子上,许是在等天再亮点,好给我们做早餐,许是在等我们醒来。
❶
我:姆妈,你早上醒来没事可以到小区下面走走,有很多老人家在下面锻炼身体的。
妈妈嗯嗯地说知道了。
提了几次,从未下去过,我就不再提了。
❷
我:姆妈,早上起来你没事做,就打开电视看电视剧吧。
妈妈:我不看呢,那有什么好看的。
我帮她调好节目陪着她,她边看边和我讨论电视内容,如果我转身回房,等我再出来时,往往电视已经又关了。
妈妈可能怕电视声吵着我们,她在老家可是要看的节目一集也不落的。
❸
我:姆妈,你洗澡洗手间怎么不开灯?太暗了吧。
妈妈:外面有光透过来看得清咧。
我:光线那么暗,万一摔跤了怎么办?
妈妈:不会啦,我知道的,真的看得清咧。
强调了几次,照例她去洗手间还是关门不开灯。家里新房子的客厅中央装了个大大的吊灯,侧旁装了一根日光灯,我妈又扯了根电线在日光灯旁挂了个灯泡,5瓦的灯泡,我们不回家时,她只亮5瓦的那盏灯。
❹
我:姆妈,这剩饭别掺着新米煮,煮出来的饭不好吃。
妈妈:那剩饭怎么办?
我:煮粥喝或者加个鸡蛋炒饭吃嘛,实不吃不了就倒了吧。
妈妈:没有喂鸡养鸭的,白白倒了我可舍不得。
一天早上妈端给我一碗鸡蛋面条,我发现锅里多余的面汤,我妈加了点剩饭进去,又是一顿早餐。
❺
我:姆妈,这菜吃了两餐了,怎么还越吃越多了?
妈妈:我看还剩了点就再加了点一起炒。
我:………………
我:姆妈,别这样炒了,本来我盼着我赶快吃完那一点就可以换个新鲜菜吃,你这样一弄,搞得好像没有尽头一样,没完没了的剩菜。现在时代不同了,不是以前吃不饱的年代,只要弄点东西填饱肚子就好,现在是要吃好还要吃得有营养吃得健康,别人说要吃出一道彩虹,就是蔬菜瓜果肉类要搭配着来,别为了那一点剩饭剩菜搭进去一堆新鲜的材料,这样搞出来没人吃呀。
我:我自认为我一点都不挑食的,你连续这样的菜,我都受不了了,你本来炒菜挺好吃,就因为舍不得那点剩菜,炒出来的菜 色香味全无,打个比方,一碟新鲜菜炒出来可以卖9块钱,一碟剩菜可以卖1块钱,这两个菜分别卖值10块钱的,你一样混在一起,2块钱都卖不出去,你说是亏了还是赚了?你看外面卖水果,好的水果堆在一起标个高价,烂的水果挑出来一堆卖得特别便宜,年青人都会挑好水果买,那些烂水果只有舍不得花钱的老年人买,为什么?我们赚钱不就是为了生活品质更好点嘛,年青人愿意为好品质买单,水果烂了没有营养吃了还有害处,那些买的人不知道,如果知道了也不会去买,花钱害自己么?不够钱买一袋好的,可以买一个吧,为什么要买一堆烂的呢?
我借着情绪balabala说了一大通,
妈妈低头,沉默,不说话,我觉得自己说得太过了。
饭后陪妈妈聊天缓和气氛,妈妈生于51年,出生就是跟死亡博斗,赶上60年代的大饥荒,正好9岁,每天唯一的主题就是漫山遍地找东西吃,找不到吃的就抓一把糠加一锅水就着吃,树叶子都给撅光了,挖茅草根吃,挖各种草根吃,揪各种草叶吃,掘地里的白土吃,吃糠吃土吃多了拉不出屎,妈妈几次濒临死亡,两个妹妹一个接一个地饿死了。
你如果认识从前的我,也许你会原谅现在的我。
我脑海里崩出张爱玲在《倾城之恋》说的这句话,
沟通理解,理解彼此。
虽然妈妈小时候饿肚子的故事我从小到大听了无数遍,但每次听我都很安静,因为那是妈妈生命中无法抹去也永生难忘的情节,她心中的苦太浓,我想一遍诉说就能化解得淡一点。
聊到最后妈妈笑笑说:现在时代好呢,不愁吃不愁穿,讲究穿得好吃得好,小孩要教育得好,哪像我们当初放羊式的,能混大长大就好,时代不同了,我老了,要服老呀。
02
前段时间看一个纪录片《镜子》,片子最初拍的角度是父母眼中的叛逆小孩,他们对着摄影机咆哮,威胁父母,角度切换到父母身上可以看到他们的固执,切换到小孩身上可以看到他们长期被压抑后的反击,最后从训练营老师的角度引导父母看到自身的问题,小孩的叛逆从来不是无缘无故的。
这些天,我感觉自己站在两面镜子的中间,一面镜子是我妈,一面镜子是我宝宝。
望着我妈站在阳台看小区下面,我看到我小时候趴在窗户边望外面,渴望与外界接触,又害怕受到伤害。
看着我妈不愿倒掉剩饭剩菜,忍受着自己吃,我看到了小时候懂事的我从不要求买零食,尽管很想吃总是默默走开。
而三岁半的然然(我的大宝贝)就完全不同,进到超市这摸摸那瞅瞅,选定的东西,就会央求买下来,撒泼打滚,卖乖撒娇各种招术都用上,目的明确,就是要买下来。
在小区广场玩,然然会迅速跟其它小孩打成一片,跟着别人屁股后面叫 哥哥姐姐,让他们带着她玩,没有哥哥姐姐就找同龄人玩,再不然就找弟弟妹妹玩,借用她外婆的话说:玩到广场上只有她一个小孩了,她才会想到回家。
这种与陌生人打交道,交朋友的本领,我和她外婆都甘拜下风,自叹不如。
03
在我妈的镜子里看见我性格的成因,在然然的镜子里反思自己对她的影响。
有时在镜子里会看到内心的妖魔
一次不知道什么事,然然一个劲地哭,哄啊讲道理都不管用,我的火气蹭蹭地往上窜,我一阵怒吼,想伸手掐她,我觉得我疯了,内心的妖魔在作崇,赶紧离开,回房冷静,事后想想我为什么不能平静地面对她止不住的哭,为什么就不能接纳哭这种情绪,既然有笑就会有哭,一个小孩只会笑我们也会担心她是不是傻子,既然情绪只是一种反馈和表达,那每一种情绪都没有错,都要留有空间安放它们。
孩子是一面镜子,通过镜子会发现自己在其中留下的痕迹,孩子是一面照妖镜,通过镜子反射出内心的魔,孩子是一面哈哈镜,经常会让你哈哈大笑,孩子是一面放大镜,常常会让你发现之前未注意的小细节。
揣一面照妖镜,时时提醒自己别变成孩子的恶魔。
离家上学只有寒暑假回家,毕业工作后,一年回家就待几天,掰指头算陪妈妈的日子挺少的,平常打电话都是报喜不报忧,这次妈妈上来正好有时间好好聊聊,我终于可以平静地聊聊我小时候受的委屈和不满,聊聊她的不鼓励不表扬多批评多责怪曾经让我多么自卑,聊聊那个受伤的小孩,聊一聊她对我我么重要,我们需要好好聊聊天。
我想聊到最后能把照妖镜换成哈哈镜
哈哈哈哈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