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学校是座庙(回忆录)

网图侵删

1993年秋天,我正式入学了。那时候的孩子入学都比较晚,我都七岁了才去上幼儿园。

由于当时条件简陋,我们的学校是一座在山腰修建的废弃寺庙,去学校得从山脚爬到半山腰。附近三五个村子的孩子都集中在这里学习。

教室的窗户上全部用白纸贴着用以防风,而教室的地面全是坑坑洼洼。到了雨天或刮风的天气,窗户上的白纸就会被吹得全是小洞或被雨淋得全部湿透,破烂不堪。

印象深刻的是冬天,每当寒冬来临,教室里,都能听到呼呼的风声,虽然燃着火炉,但是依然觉得很冷,有时候手都能冻麻。

那时上下学都是自己去,没有家长亲自送。每一个孩子都很独立。老师教学用的黑板都是用水泥抹过再用黑漆染过的四方平面。上下课的铃声是由悬挂在寺庙屋檐的一口老钟来负责的,不是电铃,是值日生每天负责上下课时间。

记得老校长总是两手一背,微笑着在整个校园里视察,每当看到孩子们认真的学习,他都会说:“好好听,好好学,表现好有奖励哟!”其实所谓的奖励就是一张大红的标有自己名字的奖状,虽然不像现在的奖品这么丰厚,但是在当时的我们看来,那是至高的荣誉!

负责教学的老师也是忙忙碌碌的,他们往往在讲了一年级的课程后,马上转身去讲二年级的课。一个教室里坐三个年级的学生,他们忙得不得喘息,却依然热情似火!

我还清晰地记得老师的教鞭是一截笔直的竹子,老师用教鞭指着黑板上的字母“a o e”反复领读,教我们识字认字。

当时活动课只有体育,我们总是盼着能上一节蹦蹦跳跳的体育课,跑步跳绳,玩闹嬉戏。当然,即使不能做这些,老师也会带领着我们爬山“捡柴火”。每人拿着一个蛇皮袋,利用一个小时的时间就能把整个袋子装满。当我们满载而归之后,将一袋袋柴放在教室后面,这个可能够我们烧一冬天了。

记得有一次特殊的体育课,老师神情地对我们说:“现在我们学习,是要将来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无论以后做什么事,一定要遵守法律,触犯法律可是要被枪毙的。”当时我们被老师吓了一跳,之后我们被老师带到操场旁边,他指着山脚下的一块空地说:“今天这里要执行一场枪决,一会儿警察会带罪犯过来。”对于年幼的我们来说,实际上并不了解什么是枪决。

距离很远,看不太清楚。当时警察的衣服是那样显眼,随着一声枪响,有人应声倒下,有人箭步冲上,哭声震天。当时就觉得那些被枪毙的人好可怜,为什么要犯罪呢?

学习生涯的快乐时光,还要数下学后了。我们几个顽皮的孩子,下学后总不愿意回家,待在学校里玩过家家。我想做女侠,总是怂恿他们做“皇上”,做“娘娘”……每次不到天黑不回家。

在学校的墙壁上有很多的刻字,老师告诉我们,那是隶书篆书。下课的时候也总是有人撕上一页纸,放到那些字上面,用铅笔来回刻画,就会成功拓印出完整的作品。一旦拓印成功,就像是自己的作品一样开心,到处炫耀!

学校里的教室安排是幼儿园、一年级、二年级都在同一个教室,三、四、五年级都有单独的教室。所以我们特别希望马上成为三年级学生,有独立的教室。只是没想到,后来我们三年级读了半年之后学校就准备搬到新的校区了,而这一陪伴了我们几年的寺庙,又将重新被废弃。

搬到新校区的我们,时不时的也回老校区玩耍,去操场上转一转,去爬山去,回忆我们在一起的时光。一聊到某某流着鼻涕,脸上黑一道白一道,我们就哈哈大笑,乐得前仰后合。

后来升入初中之后,听说破旧的寺庙被政府重新进行了装修。以前的教室里塑满了雕像,操场已铺着平整的水泥地板,那里成为了人们朝拜烧香的地方。每年的清明前后,寺庙里还会举行庙会,请戏班子的人搭台唱戏,用于祈福。

每年庙会时节,我也会约上好友去“听戏”,疑惑的母亲不解地说:“年轻人怎么也喜欢去看戏凑热闹?能看得懂吗?”其实她不明白,别人是去看戏,而我们是去看看戏的人!

如今已经20多年过去了,以前的伙伴有了各自不同的人生,而我们也很少有机会谈论那座庙,一旦谈起,那就是海水滔滔不绝,山峦连绵不断。

就是这样一座“破烂不堪”的寺庙,给了我们哭过,笑过,乐过,成长过的记忆,记录了人生中最美好、宝贵的时光!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