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大疫情下的辽大志愿者(系列报道二)

抗疫一线上的大连辽大女校友们



文 / 岳斌85中文

【编者按】从年初到大连遭受第二轮疫情突袭,作为志愿者,除了辽大大连男校友敢为人先的身影之外,我们还欣喜的看到在第一线冲锋陷阵不输须眉的女校友的风采。有90年代毕业的,更有2000年以后的毕业生。在她们心里,这是自己份内的工作和职责,这是作为一名普通市民应有的觉悟,无需提起、更不需要作为功劳过多渲染…这种不计报酬、不计风险、内敛低调、敢于担当的精神,至今让我们感动……

1、张小燕:“有这样的经历,我觉得很光荣!”




  张小燕,2004级计算机系辽大毕业生。事业单位工作。

  第一次疫情发生时,作为青年突击队的队员,张小燕被抽调到大连国际机场,主要负责数据统计工作。对全市国际航班(日韩美)以及国内重点地区(武汉、新疆)所有旅客名单进行数据统计,逐一核查、校对基本信息、去向、接收人等,全部要做到闭环管理。



  从2月底到5月初,在抗疫一线工作的三个多月里,有一件让她记忆犹新的事。当时,大连机场工作中发生了一个重大的一个失误,按规应该在国际出口(22号门)引导的重点地区(武汉)的航班乘客,引导到了国内出口(8号门),一口气放走了5名武汉乘客,当时她们是工作到凌晨一点多,才把这五个乘客全部找回来了,然后该隔离的隔离,该登记的登记。过程是这样的,航班是十点晚上十点半落地,等了大概40分钟,没有任何一个乘客到她们这来报到,后来高新园区来了一个乘客,说他是从国内八号到达口出来的。大家一听就急了,所有人穿着防护服,从22号出口一路跑到8号出口。一边立刻通知机场公安,拦截所有出租车,不要放跑乘客武汉的乘客;另一方面,通知机场方面拦截剩余乘客。经过紧张的工作,张小燕在大约11点40,清点出来,有五个乘客已经被放跑,然后逐一核对名单,给每个人打电话,确认他们去了哪个区,其中三个去了中山区,一个沙区,一个甘井子。这五个人当时既没有核酸检测,也没有登记信息以及去向信息,所有人一直加班,到凌晨一点多才把最后一个人给找回来了,进行了就地隔离,最后也没发生大的疫情扩散。



  在工作中,曾经一天最多接触确诊病例是三个左右,当初,报名青年突击队对感染风险还是有一定的心理准备的,但是因为没给安排隔离宿舍,天天跟她父母住在一起,老人免疫力又比较低,心里压力还是比较大的。



  “在机场工作三个月,基本每天回家都是半夜12点以后。疫情来了,大家真的特别不容易,各行各业也特别不容易,我觉得能在有生之年参与这次疫情工作,觉得也特别光荣!”

2、车丽华:“只要我能做的,必须竭尽全力!”



  车丽华,90级数学系毕业生,开朗热心,纯朴厚道,印象中很能干的一位女校友,一直从事教育工作,业余时间经营了一个海产品公司,主要从事大连海参等海产品的零售和批发。

  大连突如其来的第二次疫情,政府的工作彻底坚决,但是通过各种传播的视频,有一种情形却让人紧张和担忧:第一轮全民检测多处出现人员拥挤不堪的现象。




  她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人手严重缺乏,不能紧靠社区工作人员来做。

  开发区邻近高风险的疫情发源地大连湾, 7月29日下午,开发区万国宫馆三期迎来了全员核酸检测,由于该小区1300多户居民,人口高度密集,如果不做好检测前的组织安排,会造成感染隐患,后果将不堪设想,社区和物业都非常担忧。




  在这种紧急情况下,车丽华主动与社区联系,亲自组织了6个志愿者进入检测点,和社区领导、物业领导在检测前一天晚上就开始参与研究方案,一大早起来就开始模拟演练。

  为了更好地做好搭配,也吸取了前一天别的小区同一时段1000多人人山人海拥挤测试的教训,三期检测点划分了等候区、登记区、检测区,并设立了4个登记组,1个检测组做好了匹配,检测方式更加高效安全。

  针对社区老百姓的自律性差的特点,车丽华带领志愿者们分工协作、统一安排,物业管家以楼层为单位,轮流通知居民下楼,最大可能地减少等待人群,迎着烈日酷暑,小区居民每5人一组进行有序检测!既给社区检测工作舒解了人手紧凑的问题,又为业主的安全检测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检测工作在车丽华的组织安排下圆满结束!车丽华和所有工作人员都非常兴奋!为家园的抗疫防疫工作做出了很大的努力。





  “作为社区检测的基本工作,我们和奋战在第一线医护人员的危险和辛苦相比,也许还差的很远,但是只要有需要的地方,我一定会竭尽全力做好”车丽华如是说。

  感动自己,温暖他人,车丽华用自己朴素真挚的言行见证了辽大毕业生真挚热情、克己奉献的精神风貌。

【编后语】谈“疫”色变,这是疫情反复中大部分市民的共同表情。当我们居家防疫感到焦躁不安时,我们却无法知道更无法体会到在人群密集的检测队伍中、在出入境门户检测的一线战场上我们的大连女校友们的义无反顾的艰苦努力。真正验证了那句老话:哪有什么岁月静好,都是有人为你负重前行。

  车丽华,1995年毕业,朴实担当,深刻着七十年代的烙印;张小燕,2008年毕业生,勇于奉献,新生代的榜样力量!虽然各自防疫岗位不同,但这一老一小的女校友,却共同筑起了大连辽大女生最动人的风景、抒写了人生最美的篇章!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