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唠嗑几句
在小学三年级的时候,一次偶然的机会得到了一本名小学数学奥数的书,当然对于书中的内容早已忘记,但是对于那本书序言里面的一句话我至今记忆犹新——掌握一道题的解题方法,比解一百道题更重要。那个时候还不是很懂,到高中做理科题目的时候慢慢体会到了方法的重要性,现在大学毕业后慢慢体会到了方法的重要性,在杭州呆半年的时间里,学到的唯一一个新词就是:套路。虽然百度百科上将套路的解释为:是指精心策划的应对某种情况的方式方法,使用该方式方法的人,往往已经对该方式方法熟练掌握,并且形成条件反射,逻辑上倾向于惯性使用这种应对方法应对复杂的情况,心理上往往已经产生对此方法的依赖性、对人有较深影响,使用某种特定不变的处理事件的方式,对一些情况下的处理方式形成“路数”,是名为套路。但是我个人更倾向于将套路理解为方法。凡事都有迹可循,包括文章的序言也是一样。那么现在你就拿好你的手机,看看这本书上是如何教我门写序言的。
序言的写法
在了解序言的写法之前,我门先了解下在本书中,序言的定义是什么:文章的序言(前言、引言、导言)概述读者已知的信息,并且将这些信息与文章将要回答的疑问建立联系,然后作者就可以将全部精力放在提供回答疑问的答案上《金字塔原理》。因此需要是要以讲故事的形式来的,而讲故事的形式是为了让读者抛开复杂的思想,专注于你的话题。激发读者兴趣,吸引注意力:新奇、悬念、与读者本人相关。而这整个故事的思路就是:介绍背景、指出冲突、引发疑问、给出答案。而根据书本实际的内容而定,有些时候,上面的四个模块会调换顺序或者是少某一部分。文章的背景是为了将读者“锁定“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从而为讲故事做准备;冲突虽然指的是某种不利的变化,但是这里指的是”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因素,能够促使读者提出疑问”。
那么序言的作用是什么?我们先来读一句话”半夜,两个分手一年的情侣在烧烤摊红相遇……。“我相信各位在读完这句话等候思想都会带到特定的时间和空间当中,那么这就是序言的作用之一。通过这种背景的描写,就抓住了读者的思想,影响读者对接下来文章的理解了。还有一种作用就是“提示”读者书中的信息,以此引发读者想象,而不是“告诉”读者某些信息。
说完了序言的内容和作用,那么序言到底要写多少字?注意些什么?有没有固定的模式呢?
书中指出,序言需要包括读者充分理解所必需的任何信息,所以序言的长度取决于正对的读者和主题的需要。
上面讲到了序言的思路是:介绍背景、指出冲突、引发疑问、给出答案。可以根据内容实际来调整顺序和需要,但是“背景”、“冲突”、“答案”三者可以顺序不同,但是缺一不可。
序言常见的模式
发出指示式:
“指示”是要求或者告诉某人做某事的。
背景(S)=我们打算做X
冲突(C)=需要你们做Y
疑问(Q)=我们如何做Y
请求支持式:
这类一半用于请求资源支持。
背景(S)=我们遇到了X问题
冲突(C)=我们解决这个问题需要X资源(经费)
疑问(Q)=我应该批准吗?
或者用下面这种方式
背景(S)=遇到了X问题
冲突(C)=需要X资源解决这个问题
疑问(Q)=我应该同意吗?
回答(A)=我们请您尽快批准
解释做法:
以一个企业的一个系统做出了错误预测,需要告诉如何使用该系统作出正确的预测。
背景(S)=你们目前用的系统是X
冲突(C)=该系统不能正常工作
疑问(Q)=如何改进,使其正常工作?
比较选择式:
背景(S)=我们希望做X
冲突(C)=我们有各种不同方案做X
疑问(Q)=哪一种方案更合理
以上便是书中的一些总结,若是想要了解详细的信息,建议各位购买一本《金字塔原理》,这本书是我至今读过收益较大的几本书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