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持续写作的第20篇文章,洋洋洒洒到如今差不多写了36000多字,当初给自己立下的flag,想通过公众号坚持写作,看看目光炯炯的自己到底能够坚持到几时。
身边有些朋友会问我,“看到你每天都在更新公众号,是怎么做到的,好厉害呀!”,每当此时,除了感到一丝欣喜之外,又倍感到压力的到来。
因为确实感到了痛并快乐着,痛是每天晚上写作都会花费大量个人时间,快乐是自己开始有一个可以展现自己思考的地方,并且能够拿出来展现给别人看。
在与人交谈的时候,会时不时的想要把自己在持续写公众号,在持续每周读一本书的行动,在不断参加各种学习活动说给他人听,展示出自己是一个追求进步的人,潜意识里是渴望得到别人的称赞的,来满足那不可察觉的虚荣心。
最近看到一句话就是“Talk is cheap , and idea is cheap”,言语无力,想法不值钱,真正对自己有价值的就是在设定目标后的全力执行,其他的一切都是苍白无力的。
当一个人把自己的目标宣扬给他人的时候,别人往往会处于礼貌对你的想法进行称赞。这种来自于第三方的礼貌是会让你陶醉在自我的目标设定当中,从而减少努力和思考。
不要到处去宣传炫耀,默默的把事情做好,“闷声发大财”才是可行之道,老祖宗的一些道理几百年后还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更新公众号文章到如今,别人也会问我,会持续的更新多久,我自己心中也没有一个具体的数,先坚持更新一个月吧,等我跨过这个时间段,我再会定三个月的目标,再往上,一步一步走,不会给自己画上一个大到瞬间满足自己心里愉悦的大饼。
我想要通过更新公众号这件小事,感受可以自己掌控规划时间是一种什么体验,然后我会把这个过程中经验延展开来,运用到其他的事情当中。
都如今的写作,似乎已经进入了一个瓶颈期,已经把自己能够写出来的经历感悟差不多都写了,输出到如今差不多到了思想干涸的地步,会开始为了写作而写作,写一些打鸡血无意义,臭长臭长的内容。
文字之中开始充斥一些没有思想的成分,有时仅是为了拼凑字数而已,似乎失去了当初开始更新公众号“人情百态观自己”的初衷,
现在每天除却白天上班的时间,晚上的时间就会用来写作,有时一时兴起,文字写的便停不下来,内容显得较为臃肿。
现在每天时间分配的较为清晰,自己知道自己要做些什么,白天要上班,晚上要更新公众号,慢慢的也习惯了这种规律模式。
反过头来反思,才发现自己已经好久没有留出空闲时间,来进行疑惑问题的思考和其他领域知识的学习,已经又开始往一种自以为进步的假象舒适区中迈进。
曾经有读者给我留言,让我不要在这个更新公众号上花太多的精力,多把精力放微观层面的自我否定和深思上。
到如今细一琢磨确实有几分道理,写作不是自我陶醉,不是灌鸡汤,除却对自己的思考有益外,更多的就是要对读者有益。
至今还没有踏足过数据性质的理性文章,但是往后我也会开始逐步加强,挑选实事选题,用数据说话,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
真实的反思自己,用文字来进行思考才有价值,我需要的不是写作本身,而是写作背后带来的思考,不能让写作本身的勤奋代替深层次的自我思考的懒惰。
如今的我,在北京的时间已经快过去一个月,当初来北京要想的问题有没有想清楚,自己参与种子计划的价值有没有完全挖掘出来?自己来公司实习要学习的东西有没有学到?断片3个月的那封写给自己5年后的信还要不要继续写完?还要不要回海口去读完一个感觉没有意义的学校?自己以后到底需要一个怎样的人生?自己要努力的方向到底在哪儿?
很多需要思考的问题,都在等着我,勿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来代替战略上的懒惰,真正需要自己去解决的事情,都是重要而不紧急的。
如今的我,看起来说的话还是比较多的,大道理好像不断的从嘴里吐露出来,从一个内向腼腆的性格,到现在略显开朗外向,什么话题都能在人前侃一点儿的形象,我用了2年的时间。
说的越多,越显浮躁,或许现在是到了应该进行自我沉淀反思的时候,与自己对话,少言多思,开始学会安静的聆听。
每个人都应该变成自己想要的样子,毕竟你和我,都只活着一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