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假期参加培训十天,问其感受,她说,听的时候激动不已,只怕回来就涛声依旧。咦,怎么和我的感受一样呢?
相信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一本励志的书,读的时候心潮澎湃,暗暗发誓明天我也要奋起;一个久违的朋友,瘦成一道闪电,你欣羡的同时,马上请教秘方,相谈甚洽;一场名师的讲座,听的时候热血沸腾,恨不得马上用到自己的教室中……然后呢,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澎湃之后,欣羡之余,沸腾之外,你依旧只是羡慕,依旧在原地踏步。
为什么我们都困于今日?是培训不够深入,书籍不够精彩,秘方不够适用,名师不够接地气?不是的。我相信你今日的情感必然真切,那为什么我们没有在明日改变呢?细细思来,也许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你的感受受情境所限。
以培训为例,当你参加培训的时候,处于特殊的情境之中 ,好像进入生活这个游戏的副本。这个时候只有一起培训的同事。没有家人,没有烦心事儿。你所要做的除了学习就是学习。因此更利于让你精神集中。大家的话题自然也围绕着培训展开。这样的情境中自然易于爆发思维的火花 ,蓬勃的热情。于是你以为自己被改变了,期待着回去之后能够大展身手。
但是离开那个情境之后,生活又回归了主线,饭要做,碗要洗,孩子的功课要辅导。当一切又一切的琐碎的事情再次袭来的时候,你的热情早被疲倦取代,自然涛声依旧了。
第二,其实你只是羡慕,并没有感动。
人是社会性动物,所以自然有崇拜的心理。无论是培训的专家,畅销书作者,瘦身的朋友,讲课的名师,都有其独到之处,被他们的故事感染,你似乎也感动了。可是这些独到之处,都是他们的,并不是你的。我们都知道外因只能起推动作用,真正让事情变化的是内因。你在听了一堆励志的故事后,只是产生了羡慕的心理,这一点点动力不足以推动你发生改变,所以你依旧在原地踏步。
第三,你其实并不愿意迈出舒适区。
人生就是一场搏杀,二十岁时我们被现实撞的头破血流;三十岁时我们屈从于现实的规则;四十岁时我们已经成为现实规则的一部分了。你适应了机关的拖拉懒散,你熟悉了你来我往的人情世故,你早已失去了独立的自己。所以,此时你想改变,先问问舒适区的意见吧!
曾听人说,四十已死,这大概就是你难以改变的原因吧!
难道就这样下去吗?任由自己日益麻木,日益蠢笨,日益老朽吗?不,我要改变。朋友,当你从心底发出这声呐喊,改变才有可能。
那么,我们要如何做呢?
起初,我们要给自己制定一个目标,不要大,哪怕一个小任务,保证自己能完成。比如,每天抄一页培训时的笔记,写写自己的感受。或者,每天记录自己摄入的卡路里,适当减少一些不必要的脂肪。或者只是开始走路。
设立小目标的任务,是为了让自己真的开始去做 ,给自己以动力。当你适应这微小的改变时,可以把步子迈得大一点。参加一个共读或健身的小团体,每天和有相同目标的朋友们,一起打卡,共同进步。同伴可以帮你创造情境,让你走得更远。
然后,你要努力走出舒适区。去挑战原来不敢或者觉得痛苦的事情。人总是有耽于享乐的心理的,没有人愿意挑战自己不擅长的事情。可是,非其如此 ,你就不可能真正改变。
曾经我畏惧上公开课,可是参加比赛一周五六节借班上课,把我的神经都弄麻木了,后来无论站在哪里的讲台,我都不再畏惧。成长就来自于挑战,想要改变,先迈进痛苦区吧。
最后,做自己最想做的事情吧。虽然生活夺走了四十岁的锋芒,但现实其实是个纸老虎,你强它就弱。把你心底最初的梦想找回来,只有最深切的喜爱,才能唤醒麻木的心。我想要书写,用我的笔记录我的人生,那么我就要在工作之余,生活之外挤时间,但这是我的梦想,为它改变,再苦也值得。
亲爱的,如果你不满现在的生活,那么就在一次培训,一本书 ,一个朋友之后改变吧!只要你想,生活一定会改变。
为什么你没有改变?只是因为你不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