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么读书,要么旅行,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不知什么时候,记了这么一句话。
我自幼不爱古文,尤其是文言文,上学期间,每遇文言文的阅读题都将其交给运气。不喜欢古装,结婚拍婚纱照,近现代的,还有晚礼服,和婚纱都拍了,唯没有选择唐装。不喜欢古装剧,所谓《甄嬛传》《芈月传》等等被别人看到“红肥绿瘦”“废寝忘食”“梨花带雨”时,我也不为所动,迄今没看。
看书,我多选近现代文或者当代文学著作,但这些给我带来硬伤就是,文字一直停留在“文采好”上,既不能进一步也不退步。这两年又想做些自己喜欢的事儿,比如看书,比如码字,常常有文思没有合适语言表达,看柳树发芽,想用古诗词表达,不知选哪首哪句,看草长莺飞,不知比其更恰当的字眼是什么,常词不达意,有时,索性只用图表达……这一点颇让人郁闷。
我试图去读一些古书,决定先从《诗经》开始,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到“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再也没有拿起来过,以至于买来已有三年,读之甚少。我试着从最爱的词作者读起,于是,淘来《纳兰性德词解析版》,结果读到“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读到“依柳题䇳,当花侧帽,赏心应比驱驰好”,读到“归梦隔狼河,又被河声搅碎”……整个春天,因为读纳兰而心情抑郁,索性放下,而今过去近一年,再无拿起。我还试着从朗朗上口的唐诗宋词开始,跟儿子一起读白居易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读来几日便忘脑后,倒是儿子问“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是谁做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是谁写的?我哑然不敢云。
在一个文学爱好者群里,进去一个喜文弄墨的朋友,名叫“捎上月亮”,自从这个朋友进群之后,群里热闹异常,他喜欢论平仄,喜欢做无厘头的古诗,也喜欢发自己的文章,我看了一下,斗胆在此做个评论——第一,看他写诗,基本生搬硬套的多,少意境,基本看不出意思来;第二,爱炫耀,刚进群时,他还带了一个朋友,群里颇有种乱哄哄的感觉,后来,他带的朋友被踢走,他才稍微好点;第三,读书少,自古文人墨客最是清高,大家在群里都看着他一个人“乱弹琴”,有人开始看不惯了,飞花,刘先生,醉绣扶危栏……国人的从众心理,一人激起千层浪,飞花一出手,大家都不客气,打起口水战,群殴之。稍上月亮一人以平仄奋力抵抗,飞花等毫不客气“你读书太少”,一语道破,还以《捎上左传》、《捎上外传》来评论之,捎上也不甘落后,以《捎上自传》来结束了这场纷争。
捎上像只猴子一样被众人挑逗,他自己也不亦乐乎。
朋友圈看过,有关李嘉诚一分钟自我介绍,这样说到“我是李嘉诚,12岁就开始做学徒,还不到15岁就挑起了一家人的生活担子,再没有受到过正规的教育。
当时自己非常清楚,只有我努力工作和求取知识,才是我唯一的出路。
我有一点钱我都去买书,记在脑子里面,才去再换另外一本。到我今天来讲,每一个晚上,在我睡觉之前,我还是一定得看书。
知识并不决定你一生是否有财富增加,但是你的机会就更加多了,你创造机会才是最好的途径。”
读什么书?这是个问题。
如何读书?这是个问题。
这两个问题,在李嘉诚的自我介绍里,我想不难找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