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海文先生的孟子

(2009年9月16日)今天下午去市里寄了一份东西,回到家里,照看了一会宝宝,已经不想开电脑干活了,于是拿起这本《浩然正气——孟子》读将起来。这本书的作者是中山大学杨海文先生。杨先生比我年长十岁,师从李宗桂先生。杨先生的大名我是早已贯耳的,因为业师经常念叨。我知道杨先生是孟子学专家,也在报端网络上读到过不少的别样的学术文章。杨先生富有才情,写的文章绝没有通常学术论文那般的又臭又硬,而是笔端带着感情,洋溢着藏不住的才气。这本书的序言,我在中秋节那一天书到手的时候就读过了,一读就喜欢得弗得了,便想接着读。孔孟虽然一家,但是我却关注孔子较之孟子多得多。不是我不喜欢孟子,而是我没有精力去研究孟子,孟荀的问题我是不敢轻易去碰的。除非我做好了充分的学术准备,因此在博士论文讨论儒家八派的时候,我绕开了。不过下一步肯定要将重点转移到孟荀那里。

    自古到今研究孟子的人不计其数。在当下的孟子学专家就有不少。但是让我读过之后感到有收获的不多。杨泽波先生是一个,杨海文先生又是一个。难得,难得!杨泽波先生的孟子研究,便比较正统一些,讨论学术问题一丝不苟。不过,杨海文先生显然走得另一条道路。这种研究理路介于学术与思想之间,有作者的感情注入,有心灵的对话,有慧心的契合,两千多年间的古今对话。作者显然能够带着问题回到两千多年前,而孟子似乎也穿越时空来到了当下。真是奇哉妙也。也许,真正的专家看不惯这样的野路子,但是我喜欢。其实世间没有必须如何去做的学问,学问有个性才是真学问。如今我们的期刊杂志、硕博论文虽然号称数量第一,但是大多面孔雷同,死板而无生气,令人不忍卒读。我喜欢有性情的学问,所以更喜欢读一些随笔、书话、书评之类。我也希望能够在这样的路子上做下去,有所斩获,不能使学问与生命、性情区隔开来,成为互不相干的东西。

    书仅仅读了一章,50多页,按章数算已经三分之一,按页码算才不过六分之一而已。我看书喜欢兴之所至,这本书还没有看完,又拽过另一本来读。往往有始无终。这种习惯不知是好是坏?不过,我相信,这本书和《剑桥语丝》一定会很快看完的。因为书本身有吸引力。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引子 公元1771年腊月初一。 京城大雪。 城中百姓都沉浸在新春的喜庆气氛中。 谁也没有注意到,有一老一少两个人,...
    沙漠里的海绵阅读 14,388评论 3 11
  • 互联网科技改变了人类的社交方式和社交距离。放眼未来,随着基因工程,光量子空间等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一个前所未有的生...
    二娃_59ed阅读 290评论 0 0
  • 母亲,世界上最动听的称谓, 当我第一次看到您的眼, 我还是无知懵懂的婴儿, 请原谅我无法用语言表达。 母亲,您越来...
    学心知行阅读 282评论 0 0
  • 花有花期,愈显得昙花一现的灿丽;生命短促,愈显得时间的宝贵。善意生活,诗意文字。 原创诗歌丨炎平诗苑 到了十月的这...
    陈炎平_微笑阅读 202评论 0 1
  • 又是一天, 新鲜的空气, 明媚的阳光, 空气中弥漫的, 是昨日秋雨的气息。 曾经熟悉的, 是昨日黄花的凋敝, 重新...
    枯藤残鸦阅读 144评论 0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