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的下午,在常外的200人报告厅听了家庭高级教育家张黎老师讲了关于青春期教育的话题分享,受益非浅。
张老师首先展示给我们的是一张大树图,树根为家长教育,树干为家庭教育,而最后的果才是我们孩子的成长。成绩是果,父母是因,我们往往本末倒置了。
张老师分享了很多点,我印像最深是关于无条件接纳,这让我想到了心理营养。
第一个心理营养是:无条件的接纳。当孩子从呱呱坠地开始,我们给予孩子的就是无条件的爱,孩子哭了,我们看是不是宝宝饿了,尿了,在孩子需求表达不那么明确,未来的一切都是那么不确定的情况下,孩子们最需要的是爸爸妈妈无条件的爱。但是随着孩子慢慢的长大,我们的爱变得有条件了,我们的爱建立在了各种我们的需求之上。
第二个心理营养是:我最重要。“重要他人”是一个心理学的概念,它指的是在孩子心理人格形成及社会化过程中,最具影响力的一个人。这个人最初最本能的选择当然是爸爸妈妈,从这个人身上,孩子希望得到无条件的接纳,希望成为这个人生命里最重要的人。如果从小没有得到满足,孩子可能随着自己的成长的每一阶段,做出一些任性,很坏,很糟糕的事来试探。
第三个心理营养是:安全感。在母子分离的那一刻,孩子是无助的,是害怕的,妈妈的状态直接影响了孩子。所以在家庭教育中,妈妈需要保持稳定的情绪,陪在孩子身边,观察孩子心理真正的需求,然后满足他,这是孩子安全感 的最好来源。随着青春期 的到来,孩子面临的学业压力越来越大,这个时候家就是孩子的安全港湾。
第四个心理营养是:肯定、赞美、认同。这个阶段,可能来自于爸爸的肯定是对孩子最有力量的。如果爸爸愿意去欣赏孩子并且用语言和行动表达出来“你很棒,爸爸爱你。”孩子会充满自信,觉得自己是个有价值的人。
第五个心理营养是:模范。对于孩子来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模范,当生活中遇到什么问题,父母用什么样的态度来面对问题,用怎么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将来孩子走上社会后处理问就会以这个为示范。
心理营养越早给到孩子越好,因为这五大营养,在孩子的每个成长阶段都希望从爸爸妈妈那获得。
面对青春期的孩子,很多人都给孩子贴了一张标签“叛逆”,而我一直不认可这样一个词,当我们忽然有一天,觉得孩子不听我们话了,不愿跟我们亲近了,开始与我们顶嘴了,无法沟通时,“叛逆”两个字便拼命的往孩子身上贴。孩子多冤啊,曾经,我跟孩子做过这样一个游戏,我与孩子面对面站着,我们互相把自己的看到说出来,然后一、二、三.........孩子说的每一个东西我都看不到,而我说出的每一个东西孩子也看不到,孩子有错吗?我有错吗?没有,我们都没有错,我们都是表达我们看到的。但是我很想看到孩子眼里的世界,于是,我做了一个动作,我转了一个身,和孩子站在了同一面,这时,孩子看到的我都看到了,我们玩得很嗨。
平和的渡过与青春期孩子的相处,唯有先处理好自己的情绪,唯有关注到孩子这个人,唯有我们自己转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