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上,有这世界上最豪迈的烟火

在陕西,有一种铁水飞溅的古老礼花,千年来由铜铁匠人口口相传,每逢年节,铁花都会在这片黄土高原朵朵盛开。


一如这片土地,质朴却张扬,冰冷又炽热。


打花——用铁水打出花来。在陕北绥德、米脂一带,每到正月十五和正月二十三的晚上,就有一群面容质朴,肌肉虬结的汉子,反穿羊皮袄,拎着铁锤,一锤锤砸得铁水飞溅,以祈求国泰民安、五谷丰登,祈求日子过得像着铁花一样红红火火,轰轰烈烈。


打花起源于北宋,鼎盛于明清,至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最初,是道士们为祈福禳灾、驱邪镇宅的法事活动,请来民间金、银、铜、铁、锡五色匠人将铁水打散,以祭奠他们共同的祖师——太上老君。到北宋以后逐渐形成了一种独具地方特色的大型民间传统焰火——人们用风箱烧火,把铁和铜熔化,再把熔化的铁水、铜水倒在放有湿沙的木板上,迅速向空中抛撒,此时光芒四射,极为壮观。


打花的主要工具是铁匠炉、坩埚、坩勺和用水浸泡过的木板。坩锅和坩勺用一种带粘性的高温耐火土捏制而成,前者用来炼制铁水,后者用来掏舀铁水。木板象洗衣板,略长,用来抛打铁水。打花的主要原料为生铁、锯沫或湿沙等。夜幕降临,选一个居高临下的地方,匠人们将砸碎的生铁装入坩埚埋入火中,人拉风箱鼓风,待铁熔为铁水后,打花者手持木板,铁匠从坩埚中用坩勺舀出铁水,倒在木板另一端用湿锯沫或湿沙围出的凹窝内,打花者快速远离炼铁炉,先将铁水向上抛起二、三十公分,在铁水下落中对准铁水挥击木板,打散铁水,顿时,铁花流光溢彩,从高处倒悬坠落如火山喷发,场面极为壮观。如果第二天再去打花现场,会发现满地都是冷却后凝固的小铁丸。


不知从何时开始,匠人们为了节省成本,多只用金属原料铁来打花。最初的“五色礼”,可是名副其实的五彩缤纷:铁水的“花”是红色的,铜水的“花”是绿色的,铝水的“花”是白色的。


一锤砸下,火树银花。


自古秦兵耐苦战——关中苦寒,自古便出那种勇武雄壮,悍不畏死的好男儿。打花,可以说是为关中男儿量身订做的娱乐方式:不仅要在铁水面前镇定自若,还要将其抛散飞溅,铁水打花的铁水温度高达一千六百余度,若是温度不够高的话,铁水溅得不散,也迸不出金花,若溅到表演者或者观众的身上,后果不堪设想。所以铁水打花的把式都是经验丰富而且胆识过人的高手。他们表演的时候都要戴一个大草帽,并且把劳动布衣裤或者老羊皮袄反过来穿在身上,这样可以防止被飞溅出来的铁花烫伤。


哪怕是这样的危险,也抵不住关中人炽热的豪情。


这片土地上曾经有“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的赳赳老秦,有“犯我强汉虽远必诛”的大汉铁骑,也有过万邦来朝,共尊可汗的煌煌盛唐。当到了宋朝,屈居神州一隅的汴京城人们用漫天的焰火来粉饰他们的京华盛景时,这些生活在所谓“苦寒之地”的人们,用一蓬蓬铁花来怀念他们心中的盛世。


八水绕长安,绕不尽的秦汉傲骨,火树绽银花,开不完的盛唐风流。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来到这个轮岗的学校快一个学期了,有一天,学校的一位副校长在操场上碰到我,寒暄了几句,客气的问了问我是不是不习惯?我...
    佛说随喜阅读 288评论 0 2
  • 还是相信工作的价值——越辛苦越好。不工作的人有太多的时间来沉溺于自己和自己的烦恼之中。 所谓无事生非大概就是如此吧。
    隆嘉阅读 147评论 0 0
  • 不阴不晴的天气,乍寒乍暖的时令,一会儿沐浴阳光,一会儿承受冷雨,今年的春总少了些歌吟花月的声音。 怀揣着小小的梦...
    风信子FZ阅读 563评论 3 2
  • 醒来后斜靠在床上,两个签到一个转发,然后刷了遍朋友圈,之后就是现在心里感到非常的失落和空洞,感觉一切都没有意义。 ...
    liuliuliu2016阅读 87评论 0 0
  • 1.获取对象所有键: 2.函数的属性和方法 name属性:返回紧跟在function关键字之后的那个函数名。 le...
    天上月丶阅读 204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