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是否可以无限可分的问题,似乎在哲学界有人津津乐道,而细加分析,不难发现,这个问题及其解答都纯属扯淡。
问题是这样提出来的:假定给你一个苹果或一条面包,再给你一把刀,让你不断地切分下去,结果会怎样?
首先,让我们来切分这个苹果或面包看看,结果会怎样。切不了几下,我们的刀就无法再往下操作,只好凭空猜想,那一把刀还在孜孜不倦地切着切着,这样的切下去,肯定是没有穷期的,于是得出无限可分的结论。但是,这样的结论却忽略了一个前提,那就是,我们切的是苹果或面包,切到一定的时候,可以确定的是,所余部分已经完全不是前提的苹果或面包了!把一个东西切得不是它了,怎么还可以说这个东西无限可分呢?
说,不对,理解题意有误,苹果面包只是打比方,实际要说的是物质,包括任何一种物质。
苹果面包可以比方任何一种物质?怎么可能!能比方暗物质吗?暗物质看不见摸不着,哪里去分?能比方虚空吗?虚空有时候又被表述为“场”,是物质,是通常被我们视为“无”的东西,但它却不是“无”,它实实在在是“有”,它的质量占了宇宙总质量的百分之九十以上!
你拿刀去切分暗物质吧!去切虚空吧!看你这个问题及其解答是不是扯淡?
又说,也不对,理解题意还是有误,苹果面包比方的是实体形态的物质,这样的物质要具备“形态”、“体积”、“质量(重量)”等特征。说白了,说的不是广义的物质,而是狭义的物体。
请注意,说到这里,所谓物质是否无限可分的问题,已经破灭,也就是说,我们已经证明这个问题及其解答是扯淡了,但为了彻底说清问题起见,我们还是陪着继续说下去。
好吧,现在,不谈物质了,只谈具备“形态”、“体积”、“质量(重量)”等特征的物体,看看是否可以无限可分。
目前,人类切分物体最有力的“刀”,就是高速电子对撞。通过不断加大力度的对撞,确实观测到了越来越小的这个粒子那个粒子等更为微小的形态,据此似乎也有理由认为,一定还会有更更微小的形态会随着更更加大度的对撞出现。但是,随着微观层面的更多发现,在量子层面出现了很多匪夷所思的“反物质”现象,比如没有质量的粒子,比如“薛定谔的猫”,比如超距离的量子纠缠,比如对撞出来的超微小粒子稍纵即逝……都根本不是物体了,想象中那把切分的刀往里切?
等一下,超微小粒子稍纵即逝是什么意思?是远扬了还是消失了?但愿它是远扬了吧,这样,它多少还是个“有”﹔如果是消失,那就麻烦,意味着在微观层面,所谓“有”与“无”根本就是互通的。真是这样,所谓物质是否无限可分的问题就连比粒子还小的立足之地都没有了。
其实,究其所以,提出“物质是否无限可分”这样的问题,首先在认识论上就发生了谬误,是“孤立”的“静止”的看问题,一厢情愿地想象着有这么一个物体,其内部诸元,既不自主运动,也不与其他诸元或外界宇宙关联,就那么僵尸一样摆在那里,任人一刀一刀的无限切分它。试问,宇宙间有这样的物体吗?既然没有,你站在那里拿一把刀瞎琢磨什么?不是扯淡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