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序届芒种 何人得幽闲
——咏芒种古诗词赏析(三)
王传学
芒种节气,正值“栽秧割麦两头忙,忙着点灯夜插秧”的时节。明代诗人樊阜的《田间杂咏》,描绘了芒种时节农村的繁忙景象,表现了诗人对于农事的关心:
枣花落靡靡,一犬护柴关。
节序届芒种,何人得幽闲。
蛙鸣池水满,细草生阶间。
刈麦欲终亩,风吹雨过山。
大儿早未饭,叹息农事艰。
豪贵本天命,悠悠不可攀。
这是明代诗人樊阜的一首芒种节气诗。
“芒种”,指一切有芒的谷物忙着收种,如麦子忙着收割,稻子忙着插秧。芒种”谐音“忙种”,也意味着田间地头一派忙碌景象。“春争日,夏争时”,说的也正是这个道理。
“大儿早未饭,叹息农事艰”,正是“夏争时”的一种具体体现。大儿子没有吃早饭,就去田间地头忙割麦去了,怎能不感叹农忙真是十分辛苦。谁不想生在富贵人家,就无需吃这个苦了。只是没有这个命,还是继续干活吧。这就是所谓的“豪贵本天命,悠悠不可攀”啊!
芒种节气,百花凋零,即便有些夏天开的花,也在烈日下不能承受,显现出枯败的景象,因此“芒种”又有“送花神”之说,举行祭花神仪式。所以说“枣花落靡靡”,也是芒种节气的一种自然现象。枣花凋落,也意味着开始结枣了。“一犬护柴关”,因为家中人都出去大忙了,只剩下狗狗趴在篱笆前看家护院了。这也是从侧面描写人们的忙碌。
“节序届芒种,何人得幽闲”,正是对于“一犬护柴关”的最好回答。时光不知不觉又走到了芒种节气,乡村之中哪里还有闲人呢?正应了那句诗:“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白居易《观刈麦》)
为什么在农人一片忙碌之中,要插入“蛙鸣池水满,细草生阶间”这看似闲情之句呢?如果去掉“蛙鸣”句与结尾“豪贵”句,完全可以整合成一首五律。
“蛙鸣池水满”,实则是雨过天晴之后的一种自然现象。也就是说为何农人要“夏争时”,就是因为梅雨时节近了,不抢农时,可能就会误了收成。农人正是要趁着天晴的当儿,赶紧收割。“蛙鸣”,不仅仅点出了芒种节气的时间,更是有着布谷鸟的作用,仿佛在催收劝耕。
“细草生阶间”,则是说明芒种是一个“拔节”而生的时节。万物并作,需要尽快收割麦子,犁田、插秧,方便水稻生长。
“刈麦欲终亩,风吹雨过山”,“刈麦”二字,就是全诗主题。“终亩”,是目标。但是想要完成这个目标,并不容易,因为“风吹雨过山”,不知道什么时候,风又吹雨过山,耽误收麦子。
所以,全诗都在一个“抢”字中度过的。一边是“风吹雨”,一边是“欲终亩”,农人怎能不忙呢?再回到开头讲的“大儿早未饭,叹息农事艰”,就能理解了。
明代诗人陶安的《芒种前雨》,描写了长期干旱,芒种节气到来前连降大雨,农民顺利插秧的欣喜之情:
兼旬天气晴,硗确曝龟坼。
山农欲移秧,三日沛甘泽。
这是明代诗人陶安的一首芒种节气诗。
“芒种”时节,一边要忙着抢收麦子,因为梅雨季近了,如果不能及时收割、脱粒、晒干归仓,梅雨一来,麦子就会发芽变质,不能吃了。所以农民盼着天天晴天。而小麦收上来后,要及时犁田、平田,放水插秧,这样才不误农时。这就盼着大雨到来。
这首诗写的就是插秧前干旱不已,无法犁田,无水可放,大地干涸,无法平田的情形,幸好连续三天暴雨,让大地得到了滋润。农民不顾下雨天,披着蓑衣就下田插秧,希望秧苗就着雨水,顺利生长,这就是农谚“赶天时”。
“兼旬天气晴,硗确曝龟坼”,表面说的是连续二十天晴天,导致河流干涸,田地裂开,实际是说大旱不利于农事。这也是一种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干旱越厉害,才越懂得雨水的重要性。
“山农欲移秧,三日沛甘泽”,老天爷像是看到了民间疾苦,在大旱之后突降三天暴雨,小河涨起来了,旱田也变成了水田,赶紧犁地,经过平整后,农民就可以顺利插秧了。
这一切都得感谢这一场暴雨,它给农民带来丰收的希望,也扫去农民脸上久积的忧愁。只要能丰收,即便雨天披着蓑衣挑灯插秧,也是一件值得的事。
“山农欲移秧,三日沛甘泽”,似乎正是古人天人感应的一种表现。一边“山农欲移秧”,另一边老天“三日沛甘泽”,这种看似的天人感应,其实道出的正是诗人对芒种节气的喜欢与感恩。
千百年来,农耕文明就这样在二十四节气中度过。而“芒种”节气,无疑是当中最重要的一个。收麦、种稻,都是百姓一年最牵挂的事情。顺利度过芒种,今年的丰收也就胜利在望了。
最后希望今年芒种,大家都能忙碌充实,收获满满,希望国家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明代诗人区怀年《咏荔枝》(其一),运用层层推进的手法,逐一写出芒种节气的美景、美食,使人感受到芒种的诗意与美好:
芒种家家听子规,邀欢何处柳塘西。
香风十里嘘长夏,万簇红云酿火齐。
这是明代诗人区怀年的一首芒种节气诗。
“芒种家家听子规,邀欢何处柳塘西”,这两句是说,芒种节气,家家户户,可以听到杜鹃鸟的啼叫。它们聚在柳塘的西边,叽叽喳喳,唱着欢快的歌曲。
芒种时节,子规声声,非常欢快,仿佛知道人们准备收割小麦似的。它们的食物,也更加丰盛。这两句与其说是写子规的快乐,不如说是写农人的快乐,诗人的快乐。“家家”二字,道出了这一快乐的范围之广,并非只有子规而已。芒种,是一个收获的季节,谁能看到成熟的麦田,而不心生喜悦之情呢!
“香风十里嘘长夏,万簇红云酿火齐”,这两句是说,长夏到来,十里荷花,散发阵阵香气。远处,万簇红云,鲜艳夺目,荔枝成熟了。
芒种时节,荷风扑面,怎不叫人心旷神怡呢!一个“嘘”字,准确传神地道出荷花成为天地间最美的主角,整个夏天也似乎因为它而变得浓烈美丽。
但是,只有风景还是不够的,最爱的还是要数美食——荔枝。苏东坡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惠州一绝·食荔枝》)是的,到了芒种,荔枝诱人的香味,成为舌尖上最幸福的事情。
至此,我们才知道,前面所有的铺垫,不过是为了荔枝的出场。这个芒种时令的最鲜美的水果,让人垂涎欲滴。“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杜牧《过华清池三首》其一),杨贵妃爱吃荔枝,又给荔枝蒙上一层动人的故事。
芒种节气,有子规声声,有十里荷花,还有火红荔枝,怎不令人喜欢万分。只要珍惜眼前的一切,享受眼前的一切,就会把每一个节气过得诗意盎然,美不胜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