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所见

上个月婆婆住院一周,我每天都去医院一趟,看到了许多老年人住院的现状,很想记录一下在医院的所见,因为这些现状也许也是我们将来年老后需要面对的现实。

我婆婆是个残疾人,双腿不能正常行走,一辈子都是坐着度过的,也许是她幼时患了脊髓灰质炎或者类似的疾病吧,七十年前的医疗水平不高,所以没能治愈,婆婆就这样艰难走到了老年,今年已经75岁了。因为婆婆的身体特殊,所以每次她老人家住院,我们在家的子女基本都是在她入院时全程陪伴,等她做完需要做的相关检查,住院安定下来后,才只留一人陪护,其他人回归正常生活;等出院时再来帮忙办理出院手续,并送婆婆回老家。因为我就住在县城,去医院方便,所以婆婆来住院,我一般都是每天一趟的去,需要照应时就照应一下,不需要的话去看一眼比较安心。

到了医院,才知道医院里有多忙,婆婆入住的心血管科室,每个病房基本都是满员,走廊上还加了不少床位。入住的基本都是老年人,60多岁70多岁甚至80加年纪的老人,而且这些老人的子女在外地工作的居多,老人们住了院,子女也很难赶回来在病床前照顾,大部分老人都是老伴在陪护;老伴一般也年纪不小了,楼上楼下的跑着拿检查结果、取药,辛苦暂且不说,主要是有些老年人不识字,要找到需要去的检查室和药房,都要问上好几个人,真的是非常的不容易。

婆婆所在的病房里有三个床位,婆婆住在离门口最近的这个床位上,中间床上住的是一个70多岁的老汉,好在老汉的老伴比他年轻一些,照顾起老汉来还算轻松,老汉每天输完液就没什么事儿了,饭时俩人就一起下楼吃饭;这个稍微年轻的阿姨大概60多岁的样子,她说她能照顾老头,特意跟孩子们交代不用大老远赶回来了,老人的病情已经得到了有效控制,住院调理几天就可以回家了。

最里面床位上住着的是一个将近70的阿姨,她是因为小脑脑梗住的院,刚住院那两天病情有点严重,输着液还呕吐不止,看起来很让人担心。这位阿姨的老伴比他大几岁,70几的样子,他陪阿姨住院陪的很不安心,因为这两位老人在家里养了一群羊,大概二十只吧,其中一只母羊这几天就要下小羊崽了,谁知道阿姨突然犯病入院了,家里的羊没人照看,老叔急的团团转。老叔和阿姨育有两儿一女,两个儿子都在南方打工,女儿远嫁省城,老叔给俩儿子打电话,俩儿子都回不来,一个儿媳也没在家,另一个儿媳因为最小的孩子才两岁,倒是在家,但是老叔打电话,人家说孩子太小不能来医院,所以来不了,还说你让孩子姑姑回来照应几天吧!老叔没办法,又给在省城的女儿打电话,女儿在厂里上班,说请不下来假,很难回来。最后老叔没办法,只好给老家村里的邻居打电话,麻烦邻居去他家帮忙喂一下羊。

好在经过两天的治疗,这位阿姨的病情稳定了下来,不再呕吐了,阿姨情况好转,晚上独自在医院也可以了,老叔傍晚就骑着他的三轮车赶回家去,第二天一大早喂完羊,再骑三轮赶来医院照顾老伴。他们老家离县城30多公里,70多岁的老人每天起早贪黑的跑,真的是太辛苦了!等到阿姨住院的第四天,他们的女儿终于从省城赶了回来,还带着他们的外孙女,他女儿说自己不好请假,就让外孙女留下,照顾外婆几天。外孙女十八岁了,照顾外婆也是没有问题的,不管怎样,总算有人可以替老叔陪护一下,让他腾出时间回家照看一下羊群了。后来这位阿姨比我婆婆早一天出院了,老叔从家里赶来办出院手续,他们的外孙女也自己坐车回省城了,遗憾的是听老叔说,他家那只这几天下小羊崽的母羊,因为照看不及时没能顺利生下小羊崽,难产而死,实在是可惜的很。

那天我和大姐正在陪婆婆输液,病房外走廊里,有个十岁左右的小男孩,看起来比我家大智还小几岁,个头也不高,却在走廊里跑来跑去,午饭时间还看到他匆匆的往电梯口走,不一会儿又提着饭上来。听大姐说这个男孩在独自照顾他生病的爸爸,估计家里没有其他人能来陪护,小男孩只好过早的承担起照顾父亲的重担。我还说小男孩看起来是正在上学的年纪,却在医院照顾他爸,不用上学吗?大姐说不知道,可能是请假了吧。

还有一个中午,我给婆婆送饭后提着空饭盒下楼,遇见两位80岁左右的老人在等电梯,他们迈着蹒跚的脚步,等在我对面的电梯口,连我这边的电梯门已经打开了也没有看到,我喊他们过来我这边,我们一起乘电梯下楼。我本来右转出去就骑车回家了,看两位老人年纪大,那位老伯头发已经全白了,满头银发,我忍不住上前帮忙,问他们是谁生病了,需要下楼来拿什么;老伯让我看了他的拿药单据,说是他自己生病了,要去药房拿药,我带他们来到药房窗口,帮他递进去单据,问他怎么没有年轻人陪着,老伯说孩子们都没在家,工作忙一时回不来,他只好跟老伴俩人自己来住院。告别老伯,我心下一阵荒凉,如果年迈的老人们在年老体衰,最需要照顾的时候,还只能独自住院做治疗,没有一个子女陪同,那么生儿育女的意义何在?

据说现在我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确实,从医院住院的群体来可见端倪,我们这个十八线小县城的医院,来住院的大都是农村的老人,大多数都有一两样、有的甚至好几样基础病在身,住院寻求比较大;但现在农村的普遍现象,是年轻人大都在外打工,老年人留守家中,拖着年迈的身体,一边耕种几亩薄田,一边搞点养殖什么的补贴家用,有的还要照顾孙子,上面说的那个养羊的老叔,和阿姨一起照顾大小五个孙子孙女,就这阿姨住院了,在家的那个儿媳连来探望都没来一次,更别提照顾陪护了。

所以,我和大姐我们在医院照顾婆婆,做的是极平常、应该做的事情,却被婆婆同病房的老人们羡慕个不停,我每去一趟,都能听到几句夸奖声,大致是说我婆婆不会走路,不怎么能帮忙照看孙子,但是我这个儿媳还是这么孝顺类似的话语;其实每次婆婆住院,都是两个姐姐陪护,我做的真的很有限。我想大概是因为太多在外工作或者务工的做子女的,因为种种无奈,不能在父母生病时及时赶回来在床前尽孝,所以我们这些守在家中的,能随时照顾家中老人的行为,才会被羡慕和夸奖吧!

真心希望农村老人养老的问题,能引起社会和家庭的重视,祈愿老人们都能够身体健康,在生病住院的时候能够得到应有的陪伴和照料,愿所有老人老有所依,安度晚年!老人们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养老问题值得全社会重视,值得我们努力去改善。


樱花盛放


楼下的樱花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都说医院是社会的缩影,一点都不为过。里面最能呈现人的本性,丑的,美的,善良的,虚伪的,实在的……都在这个地方清澈的...
    时之花阅读 422评论 2 7
  • 准备手术的时候,护士过来给她插管,让家属避开,估计是怕家属看了不忍。看到她鼻孔里插着胃管,那难受得想要呕吐又吐不出...
    真小实阅读 1,502评论 27 32
  • 妈妈第一天住院,被安排在一个五人间里,门口处也住了一位老年人。白天陪伴她的是一位女人,应该是老人的女儿。到了晚...
    明月365阅读 284评论 0 0
  • 一、王老师 “小旦在不在?”“小旦不在,小旦的娘在了!”这是一位父亲和女儿在电话中的对答。乐观的心情,调皮的神情,...
    西岭布衣阅读 311评论 0 2
  • 今天是妈妈住院的第二天,昨天做的脑CT,今天又预约的核磁共振,明天去做,昨天白天我做的核酸检测,昨天晚上九点出的结...
    6054cea3947a阅读 88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