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磊老师上课应该是孩子们最喜欢的,都说数学课是枯燥的,但是从孩子们的反应来看,数学是很有意思的。不止一次听过刘老师讲课,每次听他上课我都会不自觉像学生一样投入进去,跟着刘老师的思路思考,跟着学生去回答问题……
喜欢刘老师的男低音;喜欢刘老师说话慢慢的速度,给了学生听清和理解的机会;喜欢刘老师给孩子们布置少些习题,但要求规范标准……他们班孩子的数学成绩飞速进步,孩子们喜欢数学这个学科就是最好的证明。
不仅反观我自己,说话的语速有些快,有时我说完了,可是有的学生未必听的清,未必有时间去理解。我们可能更多的是去催促孩子,表扬做的快的孩子,可有时我们忽略了根本没有听清的孩子。也许现在是一个快世界,什么都讲究快,就连孩子的学习都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我们都希望所有的事情和所有的人进入快速时代。
记得有这样一首诗《从前慢》
记得早先少年时
大家诚诚恳恳
说一句 是一句
清早上火车站
长街黑暗无行人
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从前的锁也好看
钥匙精美有样子
你锁了 人家就懂了
简单几小段,描述了一中很惬意生活,也许慢下来不是错,只要一直往前走。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慢活、细活,是生命潜移默化的过程,所谓润物细无声,教育的变化是极其缓慢、细微的,它需要生命的沉潜,需要深耕细作式的关注与规范。
还记得有这样一个小故事:
有一天,上帝给了我一个任务,叫我牵着一只蜗牛去散步。可是蜗牛爬得实在是太慢了,我不断的催促它,吓它,责备它。它却用抱歉的目光看着我,仿佛说:“我已经很尽力了!”我又气又急,就去拉它,扯它,甚至踢它。蜗牛受了伤,反而爬得更慢,后来干脆趴在那里不动了,而筋疲力尽的我也只好看着它干瞪眼。无奈之下,我不禁有些奇怪:上帝为什么叫我牵着一只蜗牛去散步呢?
又有一天,上帝还派我牵着那只蜗牛去散步。看着它蜷缩的身体,惊恐的眼睛,我不禁起了怜悯之心。我不再催它 ,逼它,干脆跟在它的身后,任蜗牛慢慢地向前爬。咦,这时候,我突然闻到了花香,原来这是花园。接着,我听见了虫鸣鸟叫,感到了温暖的微风,还看见了满天的星斗。陶醉之余,无意中向前一看,呀,蜗牛已爬出好远。等我跑步赶上它时,它用一种胜利者的姿态迎接我。
上帝让我门牵着蜗牛去散步,既然是散步就要享受美好的时光,享受美好的风景。慢下来吧,让我们慢慢得一起来,但我们一直坚持往前走不停下来,我们就会攀得高走的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