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豆豆的脾气很“坏”,我们有时候都叹息,这可怎么办?有时候,我们甚至为了他的一个举动而争辩。养儿育女真麻烦啊,可是我们一边又洋洋自得,看着儿子一天天从小可爱变为一个帅小伙,心里还是很有成就感的。
说下这次争辩的背景吧,事情大概是这个样子。
豆豆非常喜欢在沙发上跳,有时候欢到不成样子,我们坐在沙发上读经,他就一会爬过来,一会跳过去,真像猴子一样。我们非常担心他会从沙发上跌下去,有好几次危机都是我们看到并及时处理了。
Ashley就教育他说,“我们读经的时候,不可以这个样子,而且爸爸还在分享呢,要听爸爸妈妈说什么哦”。效果当然很差,他只能安静一秒钟,然后该干嘛干嘛。
我也很生气,说着不听,那只能上戒尺了。这把戒尺就是普通的直尺,我们把它放斗柜里面,当他不听话的时候就拿出来。我拿了戒尺朝他手心打了一下。他立刻委屈的就跑妈妈那边告状了,嘴里嘟囔着“爸爸,打,打”,意思是我打他了。这点,我觉得他做的很好,无论什么人打他了,他都会告诉我们谁打了,哪里受伤了,是否要给他用嘴吹一下,安慰一下。
我们继续查看经文,当天查考的经文是罗马书第十五章。
没过一会他又开始调皮了,我忍着,心里已经气不打一处出了,我把圣经放下,又想拿尺子就教训他,我心想,这次真要给你颜色看看了,否则以后不上天。
Ashley看我这样子,就赶紧制止了我,附赠还“教育”了我一番,说我不会教育小孩,怎么可以一直用尺子吓唬孩子呢。
好吧,看到豆豆又跑到妈妈旁边撒娇,我又输了。
我心想算了吧,把尺子收起来了。这个家庭的头真不好做啊,儿子管不住,媳妇也不支持,心里难过起来。
我又想了一下,不对啊!我怎么动不动就以武力教育儿子呢,我和父亲的交流不多,从小就有隔阂。我可不希望儿子长大以后也跟我一样,所以我当时的心理也特别内疚,忍耐心不够啊,真是不称职的父亲。
这个时候整个查经的氛围就被这点小事彻底搞没了,空气也安静了好几分钟。
突然,Ashley大声喊一声“你有X啊,说不让你弄,你又弄” ,我立刻回头看他们俩发生了什么什么,媳妇不是这样的,这还是第一次“骂”儿子。
我就知道豆豆一定是弄疼媳妇了,何况二宝在她肚子里。豆豆下手从来不知道轻重,他还没学会这些。我赶紧安慰,同时我也提醒她这样对孩子的语气是不对的,不要这样吼他。
就这样,我们开始争辩起来,Ashley说我拿东西吓唬孩子更不对。好吧,大家都错了,一比一平了,然后查经的氛围彻底泡汤了,真是难过。
这个小家伙现在老实了,看着我们争吵起来,就安静的躲在妈妈一边了。
我赶紧反思,哎呀,我们真是可怜,做父母都不称职,我们本希望给孩子一个有爱,有平等,有民主的家庭,可是我们实际做的却大相径庭,实在是不好。怎么可以爸爸打,妈妈骂呢?我和媳妇都经历过这样的伤害,我们的坏习惯不仅没有改变,反而又都带给了自己的孩子,这个真不是我们希望的,我立刻心里做了认罪的祷告。
我拉着儿子的手说,来,跟爸爸妈妈一起祷告,可是Ashley还是没有平息情绪,我也跟他们说了抱歉,不应该用戒尺吓唬豆豆。
罗马说15章讲的什么,我一下想起来今天的查经主题,其中一节不就是"接纳"么?
所以,你们要彼此接纳,如同基督接纳你们一样,使荣耀归与 神。(罗马书 15:7 )
感谢上帝,我立刻跟Ashley说,我们都是一样的,是罪人,我们一家人都是要学会“接纳”,就像主接纳我们一样,怎么可以互生埋怨呢。读经前,我们都不知道怎么分享这节经文,现在用到了。我做了点补充,以后不准在儿子面前有争执,即使我们有不同的观点,也要关门讨论。对待孩子的教育,我们不是生来就会,我们要学习。
过一会,Ashley跟我说,我们祷告吧。我们仨拉着手,做了祷告,心里确实满满的感动和收获。祷告完,Ashley又跟我说,刚才她没和我说话,也是在反思自己怎么这样,一下没有忍耐了。
Ashley还在孕期阶段,确实会有很多不适,情绪也容易波动。所以我也特别理解,我再次唠唠叨叨的说大家都有这样的情绪低落的时候,还好,我们有主耶稣基督,回到圣经里面,我们就会得帮助。感恩的是,神的恩典没有波动,他一直接纳我们,并有耐心的陶造我们,让我们可以学会他的样式,忍耐和盼望。
这就是我们的故事,我用空闲时间把这段故事用文字记录了下来。我问媳妇,这篇可以发表么?我的意思是发到我们的小站上去,她想了下还是算了,她说这不是好见证,怎么解决教育孩子的问题还没有结果呢。
好吧,当妈妈考虑的问题,永远都是孩子,很伟大!
不过我们确实有一些共识,我总结一下。
1.养成良好的家庭敬拜时间,孩子也要参与进来,不断纠正和操练我们仨之间的问题,大家一起成长。
2.教育的选择还是要一对一,单独进行,并以爱心进行劝导教育,而不能动用家庭武力和舆论进行批评。
3.当一方对孩子进行教育的时候,尽量中立为先,若不同意彼此的观点,不要当着孩子的面进行纠错,事后可以关门讨论。
4.当发生问题的时候,要谨记回到圣经,悔改祷告。无论什么问题,都当在主里用爱心说诚实的话,以帮助造就彼此。
感谢上帝让我们经历这些,我相信这所有的“流泪谷”,都可以变为“泉源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