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一年级开始,就有使用和掌握叠词的要求,比如:ABAB形式的雪白雪白、漆黑漆黑,ABB形式的绿油油、金灿灿、红彤彤,AABB形式的明明白白、清清楚楚。这种靠语感记忆的叠词,对于知识积累并不丰富的低年级孩子来说,不简单。
今天我儿子语文卷子上出现了喜感十足的“雪白白”“没有没有”,让人忍俊不禁。我们都知道不能这么用,但是为什么“雪白雪白”可以,“雪白白”不行,“雪雪白白”也不行,“奇奇怪怪”不能是“奇怪奇怪”?这样用真的是很奇怪了,说得简单一点,就是不符合使用习惯。但是为什么?它有规律吗?答案是肯定的,有!
叠词使用的目的暂且不谈,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网上搜索。叠词形式很多,AABB型、AABC型、ABB型、ABAC型、ABCA型、ABCB型等。在这里我只先讨论小学低年级经常遇到的ABB、ABAB、AABB的形式。
先从词语的组合结构说起。一般来说四个字叠词都能简化成两个字的词,意思不变,比如摇摇晃晃与摇晃,雪白雪白与雪白,但是三个字的不能直接简化,喜洋洋不能等同于喜洋,灰溜溜不能等同于灰溜。
先来看能组成AABB结构词的特点,A和B基本是相同意思词,汉语当中有很多意思相同的字组合成一个词语也表达相同的意思。比如紧张,紧就是张,张就是紧,紧紧张张没问题(没错,张就有绷紧的意思),跟紧张意思相同;寻就是觅,觅就是寻,寻寻觅觅可以用,与寻觅意思相同。再感受一下,凄凄惨惨、迷迷糊糊、扎扎实实、摇摇晃晃,反反复复,清清楚楚都是这种情况。还有一种就是同属相对,例如上上下下、前前后后,红红绿绿、开开关关。一般AABB词都是形容词和动词,少有名词。如果是同属相对的更是以形容词居多。
再来看组成ABAB结构的AB,这种词往往B是主体词,A表示是一种状态一种程度,起修饰作用。比如通红通红、碧绿碧绿,这里的红和绿才是词的中心,即使没有A的修饰,B单独用也没问题。
最后是ABB,这个有点复杂。主体词是A,修饰词是B,B也表示一种状态程度结果等。分两种情况:一种AB可以,一种AB不行。AB如果单独用,后面的B表示状态,是形容词,比如黑亮、亮闪;当B是名词,则表示像B一样的A,此时AB不能直接用,比如绿油油不能是绿油,黑漆漆不能简化成黑漆。(好复杂的样子)
当然不是所有词都能变成叠词形式,也不是所有偏正结构的都可以变成叠词,它得符合一定要求,这规律下次再说。
找茬:
1)金灿灿可以,金黄黄咋就不行?因为“金灿灿”的“金”是颜色,而“金黄”中,“黄”才是颜色,“金”在这里的意思是像金子一样。
2)为啥风风雨雨可以,雷雷电电不行?因为这里的风雨意思已经不是风雨的本意了,引申为困难喽,而雷电还是雷电。
总结:1)AABB结构的,A和B词性相同,意思相同或者同属。
2)ABAB结构的,主体词是B,A起修饰作用,表示程度状态结果等。
3)ABB结构的,主体词是A,B起修饰作用,表示程度状态结果等。
4)能叠的不是主体词,而是修饰词
敲黑板:找到规律,可以帮助记忆,但根本上还是要多看多写,不断接触。语感的建立不是一两天,语言也在不断发展,就像英语,总有那么些例外。刻意重复练习才是语文学习的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