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今天中午吃饭的时候,妈妈谈起某某人过世了,我多问了几句,爸爸马上就是不要在饭桌谈起这个。
是真的不好还是我们不知道如何面对死亡?
我想是后者。
我们的教育里从来从来都没有教会我们如何面对死亡,好像我们的生活也不允许我们谈论它,每每谈起,就会遭到长辈的诃责,于是我们变得小心翼翼了,也不谈了。
可是不谈不问的结果是让我们自己变得手足无措,我们不知道怎么去接受亲人的离世,我们不知道怎么从悲伤中走出来,我们更不知道怎么去教小朋友如何面对死亡。
我试想如今的教育没有给我们启迪,那么远古圣贤总该有吧,可是我看到最多的是“六合之外存而不论”是孔子的“不知生焉知死”。
2
最近,身边的好友有亲人的离世,看着她的状态日渐消沉,我们都不知道如何去宽慰她,每每和她一起聚会,就会看着她眼神呆滞,空洞,不知道想起了谁又或者什么都没想。
于是,在一起聚会时总是看她望着远方,眼神里充斥着哀伤,好像下一秒泪水就要夺眶而出,就要水漫金山了。
同行的我们只好在这个时候,努力讲一些好玩的地方转移她的注意力,但是每每她只是礼貌性的笑一笑,这种牵强的附和让气氛更加的冰冷。
而且我们和她谈论的话题也变得小心翼翼了,讲出来的话不知道在心里琢磨了多少次才敢放心讲出来,因为怕一不小心就触碰到了敏感源,可是我们知道陷入回忆的人,哪怕这件事与它“风马牛不相及”也会一牵扯就掉进泥沼你,我们拉了很久才将它拉上岸,最怕的不是生陷危机的境况,而是放弃挣扎,放弃自救的人。
每每于时,我们这三三两两好友就格外想念她开怀大笑时,露出来的两个小兔牙,那个时候她是真的开心。
3.
我长到这个年纪,我还尚未经历过至亲之人的离去,最近的一次也是12年前,我爷爷的离开,当时的我,还是个涉世未深的孩子,哪里懂得悲伤为何物。
记得爷爷出殡那天,旁边的大人都嘱咐我们这些小孩子,“你们待会送你们爷爷走的时候,一定要哭出来”,我只记得我当时是哭了,但我分不清是被烟熏得还是真的是伤心。
此后,我常常会在偶尔想起他的时候,折一只小船,然后扔到窗外,希望他在那一头安好,这大概是一个少不更事的孩子第一次学会的如何的告别。
4.
之前在电视上看到一个尚且20岁出头的女孩子在做演讲,她很淡然的在台上讲,不急不躁,有理有据的讲起。
评委问起你是经常参加演讲比赛,女孩浅浅一笑说“没有,这是第一次”。之后评委称赞她有台风,有气场,后面就听到女孩说“可能和我做临终关怀有关吧,这几年我看到了很多生死”。
后来,她就被选上了。
5.
我想这世上不是谁都有机会或愿意去做临终关怀,因为你每天每天都要目睹老人的离世,明明他昨日还与你谈笑风生,今日就卷铺盖回家了;每天你来的时候都会看到新的面孔,因为某个人在半夜就悄然离去了,不带半点回忆就走了;这样的境况,让你知道如何去接受“花开花落,生死有命”的自然规律,也让你明白只有懂得了死,才会明白怎么活着。
我们来到这世间是呱呱的啼哭,我希望我们在看待离世时,不必如我们初到时那边轰烈,只要淡然处之的学着去接受,带着他昨日的温存继续走下去。
“你是那颗星星,我是你旁边的这颗星,我的整个轨迹是被你影响的;即使有一天这颗星星熄灭了,它变成了暗物质,它变成了看不见的东西,它仍然影响着我的轨迹,你的出现永远改变着我的星轨,无论你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