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于一个作品,可以见仁见智,可以探索其哲学意蕴,可以踪迹其美学价值,就像吃菜一样,人弃人取,各随尊便,不要对自己不喜欢,见不惯的东西就随意批评,否定。 ”
1、
自古文人多吃货,汪老也不例外,谁能想到这样一个老头子竟然能保持那么一颗童心,竟然对吃那么在行,活生生的一个老餮,不过文化人有文化人的讲究。
犹记得当年小学课本上他写的那篇高邮的咸鸭蛋:“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鸭蛋的吃法,如袁子才所说,带壳切开,是一种,那是席间待客的办法。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
假装是高邮咸鸭蛋(我也就看了几十遍)
这可倒好,经过汪老这么一写,至此之后心里面就总惦记那高邮的咸鸭蛋,想起高邮也只有咸鸭蛋,看到鸭蛋鸡蛋也总想着那“筷子一戳,红油滋滋的往外冒”的场景,这份记忆从小学伴至大学。
汪老对其实对吃不是太讲究,他曾经夸口道自己什么都吃,结果有一次在昆明有一位诗人请他下馆子,就点了三个菜:凉拌苦瓜、炒苦瓜、苦瓜汤。对汪老说你不是什么都吃嘛,在汪曾祺的老家,苦瓜叫做癞葡萄,是放在瓷盘里面玩,不吃的,不过从此之后他也会吃苦瓜了。
南甜北咸东辣西酸,汪老也有应付不了的东西。
在书中他写到有一个贵州的女演员上他们剧团学戏,这位女演员的母亲不远迢迢给她寄了一包东西,是“折耳根”,或名“则尔根”,即鱼腥草,汪老尝了几根“这是什么东西?苦,倒不要紧,它有一股强烈的生鱼腥味,实在招架不了!”
实在有趣,不过外地的食客也都吃不习惯鱼腥草,但在土生土长的贵州人看来却是佳品,去地里挖来或去集市上采购,不过亲自去挖的别有一番韵味,洗净后切短,辅以香菜、葱、蒜、酱油,辣椒当然是必不可少的,拌匀后作冷盘上桌,实是开胃好料。
02
—
中国不少省份都爱吃辣椒。云、贵、川、湘、赣。人说吃辣椒喜欢上火,但在我们看来却每顿饭是无辣不欢,前段日子还在某篇文章上上看到说吃辣有利于节制食欲,藉此来解释为何云贵川等地的人喜欢吃火锅却不易长胖。不过这实在是误会,有了辣椒,饭一顿能吃三碗。刚来福建时问及同学,竟不知辣椒粉为何物,在这里生活了一段时间,这里的辣也带甜味,不够辣,不给劲。
类似于西南地区的人爱吃辣,北方人爱吃生葱生蒜也是出了名的。
山东人特爱吃葱,吃煎饼,锅盔,没有葱是不行的。汪老在书中记载了这样一个笑话:婆媳吵架,儿媳妇跳了井。儿子回来,婆婆说:“可了不得啦,你媳妇跳井啦!”儿子说:“不咋!”拿了一根葱在井口逛了一下,媳妇就上来了。
可与山东人吃葱相媲美的还有山西人的爱喝醋。书中写及:几个山西人在北京下饭馆,坐定之后,还没有点菜,先把醋瓶子拿过来,每人喝了三调羹醋,邻座的客人看了直瞪眼。别处过春节,都供应一点好酒,太原的油盐店却都贴了这样一个条子:“供应老陈醋,每户一斤。”
这在山西人是大事。山西人还爱吃酸菜,雁北尤甚,什么都拿来酸,除了萝卜外,还包括杨树叶子,榆树钱儿。有人来给姑娘说亲,当妈的先问,那家有几口酸菜缸。酸菜缸多,说明家底厚。
03—
苏东坡也是极有名的吃货,主政黄州时,处理政事之余,每天就鼓捣吃的。时值黄州猪肉价贱,他就自顾自的研究猪肉做法,竟还有名,著名的东坡肉终成名肴。他写的诗歌也很多与吃有关,河豚味极鲜美却含有剧毒,但作为一名吃货他却不在乎,诗云: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写打油诗道:“无竹令人俗,无肉使人瘦,若要不俗与不瘦,除非天天笋烧肉。”你看着一脸馋相,另外七大家肯定不好意思和他一起吃饭。
除了说吃外,袁子才的《随园食单》也是书中重点“安利”的对象,就连如此好吃的汪老也不禁略带醋意的称赞道:这家伙确实很会吃,而且能说出个道道。什么“有味者使之出,无味者使之如。”实是经验的总结。“荤菜素油炒,素菜荤油炒”,尤为至理名言。
从吃中,汪老也吃出了大学问,他建议作家,尤其是老作家,口味要杂一点,不要偏食。不要对自己没有看惯的作品轻易地否定、排斥。对于一个作品,可以见仁见智,可以探索其哲学意蕴,可以踪迹其美学价值,就像吃菜一样,人弃人取,各随尊便,不要对自己不喜欢,见不惯的东西就随意批评,否定。
总之,一个人的口味要宽一点,杂一点,“南甜北咸东辣西酸”都去尝尝。对食物如此,对文化也应该这样。
最后,给大家一点吃的消消暑吧!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