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场分享终级复盘2】1天可以听3场写3篇

刚刚完成了第38场,这一场“百场行程”已经走过了三分之一。到现在,基本实际了我最初的设想,每周三篇,3月应该完成39场39篇。

一边在写,一边有一些感想,专门来这里记录下来。

001 沿用同样的结构

写了一段时候后,我开始为自己找到一个分享文章的基本框架,分为三部分。首先是“分享者其人”,接着是“分享的主题内容”,第三是个人的感悟和践行清单。

最初发心做这件事情的目的,是重温重听,把漏听的分享都听一遍,光听不够,至少动笔写一写,才不白来听。

前面十几场,还参考了老铁的逐字稿版本,越到后面,我就是抓住碎片时间,倍速的听,作摘要笔记,然后按基本结构完成复盘文章。

如此,写起来,至少结构这一块就不用费太多心思,也做到了听,完成了写。

002 先过一遍,重要的再来第二次。

随着往前推进,已经就遇到了不同类型的主题,有一些是当下自己特别需要的,决定之后重点来听。

记得去年参加深圳的践行者大会,读书营五连小白连长在会后提示我们,一天从早到晚听了几十场的演讲,觉得哪一些分享者或内容特别有共鸣、触动,那么可以重点关注。因为,也许,你也适合这样子的,那就是你该走的路呢。

比如安叔的写作分离、钱媛媛老铁的演讲之路、张小桃老师的关键的20%知识等等。

003 一天可以听3场,写3篇

听的速度提升了,写复盘短文的速度也快了。

当然这样的写文要求是不那么严格的,更注重在记录自己当下听完的第一感觉和印象。哪一些节点、故事、关键词引发了自我的思考和感想,记下来。

当我回看这些时,即便不再听分享,也能联想起来许多内容。

这正是记录的意义。当能够如此长时间的坚持,雷打不动的把这件事情做下去,再去听其他的课程,似乎也容易了许多。


小结收获

先泛听,再重点重温,用统一结构输出感悟。

关键在于及时输出,然后在这100种人生中,得到自我路径的启示。

正是每一位分享者及组织者的极致用心和行动,给了我力量,继续坚定走下去。

(完)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东进去赶考,吾辈志向高;站立坐行走,听说读写好;聆听老白话,谦逊和低调,九鸣不出山,一朝到云端,我在西门前,待君捷...
    ao思无邪阅读 1,365评论 0 0
  • 井川,死崖。 他披着黑色的披风,斗笠遮住了面容,修长的身形斜靠在枯败的树干上。一阵阵的寒风吹过,卷着枯黄的树叶飞落...
    时无一阅读 3,544评论 3 3
  • 实现闪屏---利用handle 输入以下代码即可得到欢迎界面 重点:活动数据的传递 intent中putExtra...
    在孤舟阅读 3,161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