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从业11年的老员工,升职加薪全不由己,每每遇到加班或者工作内容繁多的时候,我都会感到心里不舒服,委屈、生气、懊恼、焦虑,各种情绪杂陈。
在我们这种单位就是,能干的人工作总是跟着你走,可以说领导只要能找到任何的连接点,就会千方百计地把工作安排给你,还美其名曰“交给你放心”;不能干的人也就是混日子,领导反而因为担心他解决不了问题,不把工作安排给他,倒是落得清闲。
在上班最初的几年,觉得领导的信任和鼓励就是对自己很好的认可,所以拼了命的努力,加班也不在话下,而且还不是每次加班领导都知道。渐渐的,这种“心灵鸡汤”的味道就变淡了,自己的动力也就慢慢降了下来。
怎样能一直保持勇往直前,动力十足呢?这个问题困扰我一段时间了。
回忆起当年司法考试的日子,当时就一个信念:我一定要考过司考。一边上班,一边准备考试的日子,真的不是常人能体会的。
特别幸运的是,单位给了两个月的假,让我们全职考试,然后我就报了一个集训班,全程封闭住宿直到考试。那段时间也是我人生中最努力的时光,每天早晨6点起床,然后早自习、吃早饭,8:30到18点上课,中午2个小时的午休,晚饭后大约19点左右晚自习,22点准时洗漱,一直再看书到晚上12点。就这样整整熬了两个月,结果考试的时候因为自己答题卡写错位置,差4分没过。4分=1年,就这样,第二年又来一轮,结果超过分数线28分,过了。
现在回忆起来,当时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就是要通过司法考试,然后围绕这个目标实施了一切可能实现这个目标的行为。
在制定学习计划的时候,充分考虑到自己的碎片化时间。比如早晨起床以后就可以播放老师讲课的音频,一直到吃早餐大概有半个小时的时间可以利用;如果这个老师讲课语速比较慢,可以把它调整到快速播放模式,这样又可以节省十几分钟;上、下班的路上也可以零散的听一段讲课的音频。
因为有的时候会走神,或者被一个电话打断了学习思路,所以我一般都是用写笔记来代替思考、提高专注力,而且经过自己的理解记忆也记得比较深刻。另外,有的老师讲课思路与自己不对盘,干脆另寻其他老师的课来听。名师不一定适用每一个人,但是一个能让自己听懂记牢的老师,就是最对自己口味的导师。
上大学的时候,觉得学法律、从事本专业的工作,就是为了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上班以后自己就现实了许多,最起码这份工作维持自己的基本生计,也带来一些职业尊荣感。如果说我现在缺乏动力,其实最根本原因是缺乏内心更高层次的追求——社会价值的实现。
总之,我已经分析出自己的原因。亲爱的朋友们,你们呢?好好想想自己的经历,让我们每一个人都能不忘初心,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