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阅读的书籍是《为什么设计》的第三部分,在这部分中,原研哉与阿部雅世主要讨论了关于语言学习与大学教育问题。两位世界级的设计大师在对谈中,并没有就设计而谈设计,而是将设计与整个文化体系相衔接,谈出了隐藏在设计背后的,关乎于整个人类发展的终极哲学。
似乎在两位设计大师看来,设计是一种文化的积累和瞬间爆发的过程。设计是一种思想的汇流,起源可能只是高山雪水的涓涓溪流,但是经过长时间的迁徙和累计,最终却汇成了磅礴无垠的蔚蓝汪洋。所以,做设计绝不是浮在视觉表面的图形组合,而是一种蕴含着无数因子而具有无限张力的文化图腾。
在今天的阅读中,有几点让我印象深刻,现在做一些简单的摘录和扩展。
首先原研哉和阿部雅世谈到了思考的过程,往往当我们深入思考一个问题的时候,随着思考的深入和想法的不断累计,往往会有一个恍然大悟的体验,这就是中国人所说的“开窍”。原研哉也举了一个非常生动的例子,他说:有一种现象叫“过冷却”—液态水的温度下降到零度以下,仍然不结冰,能一直保持零下几度的状态仍然不凝固,但一受到声音或外力的冲击时,水会忽然之间凝结为冰。这个现象就是我之前所提到的恍然大悟。
进而,阿部雅世女士将这种现象延展到语言学习中,她说:语言也是这样,学习一门新语言时,各种单词积累到一定程度,就像爬楼梯一样循序渐进,有一天突然发现能够听懂别人的话,能够读懂文章,能够使用新的语言和别人进行交谈了。
原研哉也分享了一种粗鲁的学习语言的方式,大致意思是,首先要抓住一种语言的节奏,并且尽量去进行模仿。进而将有限的单词进行拼接,并开口说话。在说话的过程中不要计较对错,尽量将这种语言运用到无意识的日常交流中。最终通过不断的练习和试错,最终达到语言积累的临界点,从而掌握一门全新的语言。
这也让我想到了《TED》当中,非常有名的一段演讲来自新西兰的语言学家chris lonsdale的《6个月学习一门新的语言》当中,他提出的学习语言的7个行动:
1.多听—理解与否不重要,去听语言的节奏和说话模式。
2.专注整体意思,在弄清单词意思。身体语言和面部表情会有所帮助。
3.开始混合,创造话语并使用你所学到的一切。
4.把注意力集中在核心部分—使用高频词汇。
5.找个语伴—能流利讲专门语言的人。
6.模仿面部表情,尤其是讲话似的嘴型。
7.在大脑和目的语之间建立直接联系。
Chris的这7个步骤与原研哉学习语言的方法简直如出一辙,看来智者就是善于掌握规律并积极实施的人。
谈过语言之后,两人又针对说明书的设计提出了崭新的观点。大致意思就是说,设计的最高层次就是要超越语言的限制,试图找到一个世界通用的模式和方法。他们提到了宜家的产品组装说明书,他们说:宜家的家具因为要在多个国家销售,所以在他们的说明书中,没有文字,只有图画,甚至连“如需帮助,请打电话”这样的语句也是用图画进行表述的,他们把宜家这种无障碍的设计模式称为“一言不发就把商品卖了出去”。要达到宜家这样的设计高度,首先需要有全方位的客户服务意识,并且需要具备相当大的数据支撑,除此之外,在产品设计之初,大量使用“防呆法”,也是保证产品说明书无障碍的前提条件之一。
最后原研哉和阿部雅世谈到了大学教育。
原研哉说:我绞尽脑汁寻找的是能够用设计解决的独特的问题,重要的是如何发现好问题。好奇心就是一种发现独创性问题的热情。所谓大学教育,就是要培养人的好奇心,并且让他们自己决定自己的兴趣。老师这一角色就是给学生进行指导的教练。一边和老师谈话,一边找出问题并自己解决,大学应该是这样的场所。当学生能够独立解决问题时,他们就具备了处理社会中现实问题的能力。
发现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才是大学教育应给赋予学生的能力。
其实在今天的阅读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两位设计大师对于事物本质的深刻认识。许多规律常常隐藏在事物之中,不易被发现,但细细想来又尽人皆知。我们需要做的只是不断的积累与思考,不断的阅读和实践,当那些积累到达临界点时,我们也许也能和真理不期而遇。
祝我们都能彼此坚持,做更好的人。
祝你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