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的记忆中端午节是不怎么吃粽子的,不知道是家乡这边不流行吃粽子还是自己家里的人不会做,反正小时候的端午节只吃过一次二姨送来的红糖粽,所以我对于粽子的感情和记忆是非常有限的。对于过节孩子们总是满心欢喜,那时候经济条件没有现在好,但是端午节却是作为一一个重要的节日而存在的。奶奶大清早的就会到家附近的小溪边采来还带着露水湿气的菖蒲和艾叶挂在大门两边,将菖蒲莹白色的根截成拇指大的小段,取了针穿成串儿,戴在我和弟弟手上,菖蒲特有的清香萦绕在周围,在以后漫长的岁月里,端午就是带着湿菖蒲清香的节日。爷爷会买来雄黄泡成药酒,用筷子蘸几滴放在我们的耳朵里和鼻孔边,据说这样可以驱邪防病。
现在想来,端午应该算是最喜欢的一个节日了。初夏时光,天气还没那么炎热,雨水丰沛,各种蔬菜瓜果应季而来,一派生机盎然。儿时的记忆中,端午桃儿和李子新鲜上市,那时水果的品种没那么多,但是节日的餐桌上只要摆上了还带着绿叶的桃李就足以令我们满心欢喜,吃完桃剩下比较硬的核,爷爷和爸爸会用锯子给我们做成一个水桶状的小玩意儿挂起来当玩具。后来物流发达了,我才知道原来杨梅、荔枝、车厘子、西瓜等好多水果也在这个季节上市,还有喜欢的各种蔬菜,空心菜,黄瓜,玉米,西红柿等。平时吃多了不应季的温室菜,到菜市场兜一圈儿,能买到老头老太太自己种的应季菜,当真如捡到宝一样欢喜。
儿时还有一个重要的端午记忆就是盛开的栀子花,白白的花瓣,散发着浓烈的只属于它的香气。那时每到这个季节村办小学的窗户外总有附近的老太太摘了自家院子里种的栀子花裹在浸湿的毛巾上5分、1毛的卖。小时候觉得这个能卖钱的花好稀罕啊,自己还偷偷的养过,不过每次都以失败告终,现在每到这个季节看到小区里的栀子花开了,仍觉得格外亲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