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三年前大学毕业加入这个行业内知名公司的时候,是以管理培训生为起点,拿到了当时应届毕业生以为的高薪。过了一年之后,经过双方选择,我加入了集团最大的品牌以及最强势的职能部门商品部门,并且很幸运地进入了一个快速反应组,遇到一个自己目标清晰,逻辑清楚又肯教人的直接领导,和一群从其他部门精挑细选的优秀同事共事,更快的产品周期意味着更多的实践机会,虽然工作辛苦,但是成长的速度很快。
在谈离职之前,老板告诉过我,下个月我就会升职,按照惯例,也会加薪。她还告诉我,即将要成立一个专门项目组,凭我的能力可以像我两年前刚进入这个部门时我的直接老板那样担当这个项目组长,对我的职业发展很有帮助。
其实,在知道这些积极消息之前,尽管对比市场竞争力,我知道这个公司已经给了我几乎是同等经历和职位跳槽后应该涨薪30%的薪资。我也已经决定尽快离开这个公司。等待的是更好的机会,如果好的机会来了,毫不犹豫地走,就像我做的决定一样,放弃升职,放弃加薪,放弃两个月之后可以拿到的年终奖。如果好的机会还需要等待,那么升职加薪我按部就班,在新的职责上做出应有的成绩。
那么,我为什么决定要离开这个公司呢?
因为这个公司
这几年,公司的营业收入和利润大幅下降,步入困境。我想离开,并不是树倒猢狲散,而是看到这个结果的同时,也看到了其中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
经济和市场本身有一种发展规律,潮起潮落应是常事。尤其这两年,国内的互联网发展趋势对于这个公司所在的传统细分行业影响非常大。中高层决策者均来自H国,来中国之前,中文水平有限,对中国市场的了解有限,可能去上海的人民广场转一圈,就滋生了对中国市场已经掌握的错觉。在他们本国以及世界上很多其他的国家,整个社会从PC电脑平稳过渡到移动端,但是在中国,快速跳过了PC电脑的普及,飞速到了移动时代,电商市场迅速发展。整个公司的中高层决策者很难get到中国市场的变化,很难快速作出应对措施,于是,迟一步,就失去一片市场。
这涉及到整个公司的人事制度——公司非常不本地化,不相信本土的经理人,也没有把合适的人配置在合适的位置上。
我之前在的最大的品牌的商品部门。整个部门的总负责人K是在本公司工作了20年+的H国人,位高权重,理应负责整个品牌的整体战略。但是这位会关心手底下40多个员工每个人哪天休假,哪天几点上班,甚至在哪天看不到一个下属的时候,会去查休假名单,然后让其他下属去找那个人,即使她不是找那个下属有事,只是单纯地想掌握每个员工的出勤情况。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把精力花在芝麻上,西瓜的营养就会缺乏。这位K在这个部门工作了10年,从商品专员到商品经理再到品牌经理一直到整个部门负责好几个品牌的总负责,她下面我们品牌的品牌经理则几乎是两年换一次。那时候在的品牌经理Y来自公司的战略企划部门,既不是传统的商品出身也不是运营出身,对于品牌的事务了解不多,但还是被高层派来做这个集团最大品牌的品牌经理。当然,不能管事的下属加上非常想管事的老板在一起的画面也是不忍直视。整个部门的中高层,在其位,没有能力谋其政,工作起来就会非常的心累。
人事制度中的绩效考评、薪资制度也存在一些bug。
公司喜欢招应届毕业生,也会给予这些白纸一般的新人有竞争力的薪水。但是进了公司以后,就发现原来给出的加薪幅度、年终奖等有些虚幻。整个工资结构混乱,经常有多工作了一两年的员工比不上新入职员工的工资高,这让几年辛苦的工作经验如何自处?
绩效考评里的指标如同虚设,最终的考评由整个部门的负责人按照印象分从资历高的到资历低的进行顺排。这整体给员工的感觉是,我策划的这个商品最后销售好还是差,和我一点关系都没有,这完全降低了员工的积极性,增多了浑水摸鱼的人群。
工作职责不分明是很多中小型公司存在的问题。
我们曾经有过工作描述,但是等到实际工作,发现要做的实在太多。我作为一个基层员工,原来以为只有一个报告线,但是实际工作起来,不仅我的直接领导,而且平行组的领导,平行组的前辈,直接领导的直接领导,直接领导的大领导,都可能随时越过我的直接领导来指派我工作,有些在所谓的工作描述里,有些不是。这不是工作多的问题,而是工作乱,做的面宽,工作越宽,深度越浅,做出来的质量可见一般。
公司的文化让员工心冷。
年初,公司宣布进入危机经营,顺带通知员工,午休时间从原来的一小时20分钟缩短成一小时。我等心凉。这个时候,并不是延长工作时间就能挽救公司经营危机的。可能他们不太懂人心,得人心者才能得天下不是嘛。
公司还有一种变态的加班文化。我们经常需要加班,工作多不是主要原因,“为了加班而加班”才是根本原因。高层领导习惯性每天工作到晚上九十点,高层领导在办公室的时候,中层领导上班时间在办公桌前敲键盘,很忙的样子,到点该下班的时候,继续在办公桌前忙;高层领导不在办公室的时候,中层领导上班时间根本不在位子上,经常可以在三楼的咖啡厅看到他们,等到点下班的时候,他们一拿包,跑的飞快。对我们来说,效率优先,上班的时候为了准时下班高效地工作,等到下班就不想多待,这个时候说下班,领导就会变相提示你,你是不是家里有事才这么早回去,可能之后觉得你工作太少,增加工作量。所以慢慢地,就会出现没什么事情,但还是在座位上很忙的样子。
因为这个公司里的人
有了上述的公司大背景,公司里出现这样一些人也在所难免。
首先是一群在其位不能谋其政的人,他们不仅不能让我工作更顺利,反而会有阻碍。
接着是一群混日子不干事还爱抢功的人。很多同事,尤其是在这个公司待了很多年的老员工,他们每天按部就班地做着领导要求的事情。因为没有明确的业绩考核指标,他们是否做到自己应该做的本分工作,我们并不知道。更可恶的是,这其中的很多人在从他们的领导得到任务之后,以前辈之名很自然地把工作几乎全部分给部门的新人,尽管这些新人并不报告给这些所谓的前辈。他们不仅实际上不做什么,而且喜欢在他们的领导面前,居功,这样对于部门新人来说,工作积极性也是越来越低的。
还有一些还爱搞事的人。
关键一个部门里面,有着上面这样很讨人厌的三种人。
我在这个部门遇到过两个直接领导,第一个是快速反应组,遇到的自己目标清晰,逻辑清楚又肯教人的直接领导L。也因为上述诸多因素,她在半年前离职跳槽到一家欧美知名公司。她走了之后,我被转到大货组,支持一个同事(H国人,助理商品经理)A工作,报告给另一个H国高级商品经理J。J是年初刚换岗来的这个品牌,对很多本品牌的情况都不太了解,开始很倚重A。她情商也很高,很会讨得领导的喜欢。这两位都不太愿意做实事,喜欢把事情全部分配给下面的人做。J推给A做,A表面上和声和气应下来,实际很不开心,甚至说出这样的话“每过一天,我很开心,因为J一直在加班,过一天就单身一天,我希望她单身到老”。一听这样的话,就知道A是一个非常小心眼的人,她平时还经常看不惯隔壁组看起来很聪明平时喜欢偷懒的小姑娘,经常去找人茬,有一次差点逼人家裸辞。
因为这里不适合我
就像很多职场人一样,尤其对职场新人来说,总会对现在工作中的自己产生怀疑,我究竟适不适合这份工作,我适合什么呢。我在这里觉得很不舒服,深深怀疑我不适合这条路,于是琢磨踌躇困惑了好久我究竟适合做什么。
沉浸于过去三年的沉淀成本,也发现到现在为止我的兴趣并没有让我能够养活自己,最重要的是,我放下躁动的心,拨开云雾,见到些许光明,发现我在我的工作中,即使一开始觉得这份工作不是我的兴趣,但是我依然做的很好。就像在一次和一些所谓职场牛人的对话中,我问,我们都知道,我们要去追求我们想要的东西,可是怎么才能确定什么才是我们想要的东西呢?她已经是著名会计事务所的高级合伙人,告诉我,她也曾经有些迷茫,尤其进入职场三五年的时候,也想过要不要离开所从事的工作出国念书,但是最终坚持了下来。所以她说,对于我们来说,关键是在一件事情上的坚持,走着走着越走越清晰,慢慢也就发现自己想要什么了。
那么我已经决定在这个行业和职能上做下去,我也已经发现我现在做的不开心,排除一下其他因素,那我是时候换一个工作环境了。
在同一个职能工作了两年后,我觉得我把当前的工作流程和逻辑已经掌握清楚了,再在同一个岗位同一个级别上工作就是一种慢性消耗了。这也是应该离职的一个信号。
尽管领导和我提了升职,将会给我赋予更多的工作责任,将会有更多的锻炼。但是经过两年多的工作,以及和其他公司同行的交流,以及本行业的一些书籍,我发现这里的工作流程存在一些弊端。我在新的岗位上会有的消耗会大于我可能的收获。
从小到大,我就知道,我是那种做凤尾不能做鸡头的人,环境对我的影响很大。这样的公司环境,我已经找到了混日子的“捷径”,但是我知道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
以上是理性分析,但是通过一些感性认知,我知道,我该决定离开公司了。
在这里工作,我失去了刚入职的时候的积极性,明白了我再怎么努力燃烧自己,都没法对工作提出改变。
早上起床非常不愿意上班,上班路上必须要听很多打鸡血的音乐。
上班遇到事情,莫名的烦躁,还很容易发脾气。
每天上班,感觉在煎熬。所有的煎熬,指向一个结果:我该离开这个公司了。
盒子说: 这是盒子新的文集【朝九晚六】的第二篇文章,可以点击以下扩展阅读看说职场的其他文章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