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周感觉生活和做事的动力又变弱了。上午赖床,下午吃完午饭,身体懒懒的,总要拖延一会儿才出门去工作,有时候幼儿园和小学都下课了,晚上又舍不得睡觉,想多点自己的时间,然后熬夜到很晚。
好在,出门工作和学习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惯性(感谢 Routine),就算拖延,也可以比较无痛做到。只要出门,状态就会好一些,起码也有2个小时的专注时间。
但我也在思考,和前两周相比,是什么发生了变化?
可能是熬夜睡眠不足,身体有些疲惫;可能是正念练习做少了,更频繁地被想法和情绪卷入,无法自由地选择行动;也可能是一件事一旦做了一段时间,就会和最开始的初心和动力失去连接——比如日更文章这件事,我当初的想法是,坚持通过公开表达来练习写作,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观察自己喜欢或者擅长写哪方面的文章。
但更新了几篇,就开始因为阅读量低、没人点赞而感到失落(如果一直没人点赞反而还好,但第一篇有几个赞,后来的几篇却一个赞都没有,产生了落差),动力也下降了。
状态不佳,可能是以上所有这些原因的综合。
但这次我不想浅尝辄止,也不想三分钟热度——我可以少做一点,也可以做得不那么好,但还是要做。日拱一卒,一日复一日地行动。
理想人生的实现,不是等“我状态好了”“我有动力了”“我感觉很好”才去做,而是在每一天的每一个当下,选择最符合自己长期愿景的行动。
《伯恩斯焦虑自助疗法》里提到:「拖延症的人觉得动力最重要,行动次之,有了动力才有行动。成功人士的想法则反过来,ta们认为行动最重要,动力次之。」
行动比动力更重要,所以即使今天状态不佳,我仍然选择更新了这篇文章。
不知道你有在坚持做的「日拱一卒」吗?如果有的话,希望这篇文章能给你一些力量,与大家共勉。
——
北野纯,不上班第3年,独立 life coach & 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