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届年轻人,怎么就喜欢一个人待着?

最新数据,全国的“一人户”家庭超过了1.25亿,占比超过了25%,一人住、一人食、一人游,独居群体不断增多。

现在的人,似乎越来越喜欢“自己待着”了。

01

这样的数据和现象,或许上一辈会觉得有些意外,但对年轻人来讲,是意料之中。

看看这些评论,很多人都很羡慕这样的生活,有的人会养个宠物陪伴,惬意而舒适。

总结一句话,这样的生活之所以让这么多人向往,只因为一个东西——自由

从计划生育到现在放开三胎,不过短短十余年时间。

不出意外的话,我们这一代80、90后,会是历史上唯一的“独生子女”。

相比于多子女家庭,独生子女家庭中,单个个体吸引父母的关注会更多,被寄予的希望也更多,这就使得,我们在得到更多物资分配的同时,也失去了一些东西。

比如,更多的个性,和更多的自由。

一个家庭只有一个孩子,众多大人集中“火力”对着这一个孩子,生活上肯定不会亏待,但不知不觉“手”会“伸得更长”。

年少时,父母会管子女交朋友;入社会,父母会管子女找工作;谈恋爱,父母会管子女选对象。

不可否认,这些出发点都是“爱”,是父母凭借自己的经验想要孩子少走弯路,可谓“爱之深责之切”。

伴随而来的,就是我们失去了更多的选择权,甚至一点点丢掉了自己的想法,一点点磨灭了自己的个性

在这种“被管教”环境中长期被压迫着,积攒的情绪最后总会爆发。

什么时候爆发呢?在我们能够经济独立的时候。

一旦我们能自己养活自己,能靠自己的双手给自己留出一个小窝,无论这窝有多破多小,我们都会为了这一份难得的“自由”,而选择独居。

02

不愿意和父母共享空间,我们甚至也不愿意和爱人分享空间。

形形色色的恐婚新闻,已经劝退了不少年轻女性。

即便迈入婚姻,我们这一代独生子女的共性都是更加地“自我”,“自我意识”永远凌驾于“分享”之上。

在情感和家庭面前,也懂得“趋利避害”,说得好听,叫不会无脑付出,说得过火点,是付出前都会掂量掂量。

大部分人,理智往往大于情感,个人利益放在家庭利益之前。

就像,越来越多的人,不会为了家庭而牺牲工作和事业,这在上个年代还是很普遍的现象,现在这个年代已经是司空见惯。

甚至,原本印象中应该亲密无间的夫妻关系,现在都有了新的变化。

据暨南大学社会调查中心发布的相关数据,超80%的已婚夫妇表示渴望独立的空间。

不光这么想,更多人已经开始这么做了。

异地夫妻、异地分居,哪怕有了孩子还是各住各家、周末再聚,这样的想象已经不是奇闻,被广泛接受了。

不愿意过分地牺牲自己,也不愿意过分地将就别人的生活习惯,这就是新一代夫妻的选择。

03

独居,也不光是保留自己的空间,还有着一份失望在里面,对婚姻的失望。

某机构统计的数据,69%的家庭在孩子面前吵过架39%的孩子会阻止,32%的孩子会哭,20%的孩子会在房间里假装听不到,11%的孩子会关门躲起来,6%的孩子会出去。

一串串数字背后,是一滴滴孩子的眼泪。

40岁左右的中年夫妻,离婚率是最高的,此时他们的孩子正值青春期。

每年高考后,离婚率都会飙升,为了等这一刻,许多夫妻双方都是苦熬八年十年。

为了孩子,他们在苦苦凑合。

在这种环境下耳濡目染的孩子,正值青春期就面临家里破裂的未成年,很难对婚姻抱有期待。

找一个人吵架凑合过日子,不如一个人开开心心,大不了存笔钱,老了进养老院,这是很多很多年轻人的真实内心os。

不是喜欢孤独,只是在一地鸡毛的生活面前,宁愿选择孤独罢了。

村上春树说得好啊,“哪里会有人喜欢孤独,不过是不喜欢失望罢了。”

End

我是慢慢,你有什么看法?

和我聊聊吧!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