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灶房里来过一窝猫。老猫带着两只小猫,一只纯黑,我叫它小二黑;一只橘色,就叫小大橘。它们是来混饭的,那会儿小猫还小,总跟着老猫在灶台边打转。
没过多久,老猫领走了小大橘,单单留下了小二黑。我挺纳闷,一家人怎么就分开了?老乡说,流浪猫懂规矩,知道一家留太多,剩饭养不起,所以只留一个。这大概就是猫的智慧吧。
小二黑通体漆黑,黑夜里难寻踪迹,只有灯光亮起时,才见一双眼睛亮闪闪的。都说黑猫辟邪,我便也由着性子喜欢上这个黑不溜秋的小家伙。它不算乖巧,见人就躲,却总在饭点堵在门口喵喵叫,叫得人不忍心,总得给点吃的。喂它时,肉骨头必得掉在地上才肯吃,拿筷子夹着,它宁肯饿着,急了还用爪子扒拉下去。
原以为它被喂得嘴馋,后来才知不是。没肉的时候,饼子、馍馍、洋芋擦擦,它也吃得香,一点不挑食。许是我喂得多,它总在我门口卧着,把这儿当作家,连我的花盆都成了它的猫砂盆。起初见花盆里有黑褐色的小节,还纳闷是什么,后来才恍然,是小二黑的粪便。
有段时间,小二黑不常来要吃的了。我猜它长大了,能自己捕食了。夜幕降临时,常见它往草丛、山林里跑。自它来后,周围再没见过老鼠,祖母说的“猫狗不吃人挣的,都是自己挣来的”,倒真应了。它们抓老鼠,防蛇和黄鼠狼,悄悄消弭了不少威胁。
后来发现,每到晚上,路灯下飞蛾、甲虫多的地方,小二黑总在角落等着,瞅准了就快速出击——原来它在抓虫吃。
夏天到了,小二黑越发壮实,毛色黑黝黝的,还是爱在花盆里拉屎,在门口候着我。我随手给它拍了几张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