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豚》作为一部由最高检影视中心出品的影片,但是豆瓣评分只有4.9分。于是在这样一个两极化的驱使下,我看了这部被定义为悬疑片的悬疑片。
从这部片子中我看到太多其他影片的影子,且剧情老旧。矛盾虽然集中,但最后结尾解密太过于拉跨,明显力度不够,很难让观众产生情绪上的共鸣。其剧情上所传递的价值观也不是我所认同的。
一、悬念设置无铺垫,结局解密一落千丈。
导演很明显不会设置悬念和节奏。作为悬疑片来讲这是不合格的。
在电影一开头,导演就抛出了女主角将河豚毒素注射至酸奶而杀人的这个谜底。作为观影者来讲,本以为在结尾中会有惊天大反转,但是结果很明显不尽人意。其杀人的手法也只是简单的进行毒素注射,显然不符合一个悬疑片该有的故事。而且在第一条女主线还未解释明白的情况下,再加上的另外一条线,显得有些多余。
其次,男主犯了杀人的滔天大罪,警察却没有发现。最后的结局也只是检察官通过一个通话记录和一个打火机推测出了事情真相。检察官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证据就强行推理,然后潦草结束。这个结局的解密实在是让人一头雾水。
二、故事太老旧,剧情禁不起推敲
没太看懂整个故事的重点到底在哪里,很多元素都在其中,但是不知道重点到底是哪个。有被侵犯女生爱上强奸犯;痴情男二心理扭曲,看着喜欢的女生被强暴;纯情男主为了已婚的青梅竹马而杀人;女律师则不管原则包庇杀人犯。光看这些情节点会觉得故事很丰富,矛盾点很集中。但是整部影片下来,完全没有重点。故事老旧其剧情也禁不起推敲。
女主在和强奸她的男主重逢后,却又将其杀害。本以为会有什么隐情,其结局也只是情杀。那前面设置的强奸又是什么?再者,一个喜欢女主的男二送女主和男主到酒店,明显知道男主要对女主做什么,明知是犯罪的事情,男主让他离开,他就离开了?男主杀人却没有被人发现也是一个很奇怪的点。剧情上完全禁不起推敲。
再回顾一下整部电影的叙事,讲的就是男主喜欢青梅竹马的女律师,在得知女律师遭受家暴之后杀害了女律师的老公。但是在尸体被发现后,怕暴露于是喝多了酒,在酒精作用下强奸了女主。几年后,女主在与男主重逢后,两人相爱,最后女主怀疑男主爱的另有其人,于是将其杀害。
导演将整个叙事打乱,能看得出他的意图所在。但是整个电影下,结构混乱不说,其剧情也很老旧:被强奸的女主爱上强奸犯,中国版《白夜行》?喝酒就能把女主当成自己另外心爱的女人?感觉在很多影片中都看到过,有点立不住脚。
三、主题争议大、难产生共鸣
受害人女主嫁给曾经强奸过自己的人,其争议还是很大的。
在认知上的偏差,导致我没有办法感同身受。在影片之外,有网友说这是典型的斯德哥尔摩综合征。在心理上依赖劫持者,他们认为自己的生死掌握在劫持者手中。认为劫持者让他们活下来,就应该感激劫持者,与劫持者共命运,视救人者为敌,属于角色认同防卫机制的一种表现。
但是男主的强奸行为和杀人行为不应该被批判吗?但是影片所展现出来的男主被杀害也仅仅只是情杀。其其他行为很明显被影片弱化了。当然,观影本来就是很私人化的,作为观影者,大家都可以持有不同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