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043】移情能力是如何培养的

开头先意识流一下。早上出门扔垃圾,把西瓜皮装进塑料袋,刚要扔进厨余垃圾桶,旁边有小区物业的人上来阻止。说还是应该先把厨余垃圾倒出来,然后再把塑料袋扔到其他垃圾里。

嗯,应该是这样没错。但是依然有许多人觉得不方便。厨余垃圾本来就是剩菜剩饭食物残渣。如果在家发酵了一晚上多少还是会变臭流汤。再分开扔会脏到手上。无论环保主义者如何宣传垃圾分类的好处,另一些人只站在自己的角度想问题。

我们到底能不能感同身受?

这里举一个例子,比如在假期,你完成了一次非常有趣的自由行,吃到了想吃的美食,逛到了相见的风景,内心激动不已,就算回到家之后也依然保持着那份心情。

当你去跟一些人讲述这个过程的时候,却听到他人很冷淡的回复说:“我就不喜欢出去玩,花钱,没什么意思。”

那个瞬间就像是燃起的火苗被湿毛巾扑灭了,已经沸腾的水被一盆凉水浇透了。

你感觉这个人并不想分享你的快乐。

又或者,你经历了一次非常难过伤心的事情,想着要跟别人讲出来才能解决心中的疑惑,不然闷在心里会很难受。

但是往往自己经历的挫折很难分享给他人。一方面不想给别人添麻烦,另一方面你觉得万语千言都表达不出真正痛苦的程度,他人也没有办法完全理解。

成年人的世界总有很多不想继续的话题,说不清楚的事情。但是我们不希望每个人都只关注自己。因此,在教育方面,我们需要培养孩子能够分享快乐,帮助人分担痛苦的能力。

移情

在心理学上,会把这种能力称作移情

即对事物进行判断和决策之前,将自己处在他人位置上考虑他人的心理反应,理解他人的态度和情感的能力。

移情的作用

移情在道德培养中是最具动力的因素。移情能力的培养也有助于道德情感的培养。

移情是亲社会行为的动机基础。

培养移情的能力能显著抑制侵犯行为、违法行为的发生。

道德情感的培养

1.丰富学生的道德观念,与情感体验相结合。

2.用具体的、生动的形象引起共鸣。比如说我们现在政治课上思想道德的部分使用非常多的案例。

3.具体情感呈现,阐明道德观念的理论。不仅要通过案例说明,也要总结成观点和理论。

4.调控情绪。不论是将来的学习生活或者是工作,都要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5.教师的感化作用。

6.移情训练:表情识别、情境理解、情绪追忆。比方说在《乘风破浪的姐姐》中有一期,蓝盈莹和黄龄、吴昕组成一队,在队友心情差到都能表现在脸上的时候,蓝盈莹仅仅是觉得大家是累了,所谓她是一个神经比较大条的人。移情能力是可以训练的,这里我认为她做出了错误的表情识别。

总之,不论是天生的性格发展,还是后天的移情训练,这都让我们能够融入一个个的集体当中。

今天差不多到这里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