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的生活,就是周游世界,体会另一个社会的斑驳风景。如果要问哪个国家你最想去,早年间的答案一定是国外,美国欧洲。而如今在读完这本书之后,答案应该更加明晰一些,北欧。如作者所说,慢一点,才能发现幸福的全部细节,我想,在细细品读之后,我已经爱上了这个国家的所有细节。
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位远嫁瑞典并在当地生活十年的华人,她所描绘的北欧生活大部分来说,是瑞典生活。瑞典是一个典型的北欧小国,我读到的第一个特点,就是公平正义平等的价值观。从大的社会角度来说,它体现在政府公职部门的办事透明上,应该说很少有政府会去或者敢去贪污不公,因为受到的惩罚是非常严格的。而从小的家庭来说,平等体现在家庭责任的互相担待,在瑞典随处可见超级奶爸,不仅母亲有长达一年的带薪产假,父亲也可以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择机选择一年全职带娃,这在中国基本是不可能实现的,甚至说是会遭到严重鄙视的。但瑞典男人却非常享受这样的生活而且游刃有余,因为他们深知陪伴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意义,尤其父亲的陪伴对孩子的成长良好性格的塑成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所以你可以看到瑞典的孩子都比较坚强独立。第二个特点,是国家高福利。瑞典“从襁褓到坟墓”全方位覆盖的高福利真是令人艳羡。全民教育免费,不仅如此,从出生到16岁之前,都有每月固定发放的牛奶费。失业有高额的失业津贴,足以让你度过暂时的困难,如果在此期间你去学习其他技能,费用全免还有可能获得补贴。退休之后的津贴也足以让你衣食无忧,体面的安度晚年。当然支撑起这一切的,就是全民的高税收。基本上遵循挣得越多扣税越多的原则,所以很难出现巨大的贫富分化,中产阶级成为支撑社会的中坚力量。偶尔你会看到一些公司或者明星为了避税而注资海外,事实上在晚期如果他们想回到瑞典也是会受到当地人民的抨击的,会认为早年间并没有为社会承担相应责任。那既然失业不工作也能过活,为什么还要这么努力工作呢? 按照我们国人的思维,就是这样的计算方式。而瑞典人则会去想,为什么我要不工作靠救济生活呢? 高福利保证了瑞典人从生到死的基本生活,让人没有后顾之忧,不像中国社会这样的上有老下有小的经济压力,同时,高福利会真正激发人的潜能,去做自己内心想做的事。他们会更加淡定达观,他们会不着急选择,在寻求事业的时候不从成功学出发,而是考虑自己的兴趣点和擅长点。所以很多孩子高中毕业后并没有选择马上大学深造,可能去某个公司实习,可能去某个国家游历,gap year一两年。他们会从容的找到自己的兴趣。而这种全民教育也体现在,任何时候,任何年纪如果你想去充电学习某项技能,也将是被欢迎接纳并且免费的。但前提是学习期间是非常认真严肃对待的。 我读到的第三个特点,就是深植于内心的修养,让生活充满张力。全民阅读,应该不能叫时尚,而是瑞典人深入骨髓的生活方式。每个家庭独占一墙的书库一定是家里非常令人称赞的装饰。咖啡文化也深入人心,每天必品上两三杯。咖啡馆是最佳的约会独处地点,约上好友或者独自一人读书,伴着浓浓的咖啡和墨香,是非常惬意的消遣。瑞典人的书一般都会做的比较轻便适于携带,随时随地都可以看见沉读的身影。他们不追求大牌,却尊崇独特的设计。一个非常有创意的自创首饰,和贴满logo的各种大牌,前者一定是他们的更爱。他们不爱过度的商业消费,却注重家人的陪伴享受天伦之乐。所以你会看到,瑞典街头的商铺开门晚关门早,到了周六关门更早,周日甚至不开业。他们不是不想赚钱,是希望更多的时间回归家庭,陪伴家人,他们深知,亲情是真正丰厚的财富。在非工作日,很难找到他们加班的身影,工作生活严格分开,但这并不说明瑞典人没有责任心,工作时间是绝对的高校投入和专业。在瑞典,还有一个很大的特点,高度的自律自觉和可持续理念。这个应该贯穿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不逃税,哪怕是出售一瓶矿泉水;无需人督促,该求学的时候一定潜心钻研认真对待,无需虎妈猫爸的督促,高度自律,学习是自己的事;垃圾分类,从小家庭和学校的双重影响教育,理论结合实际,垃圾如果扔错地方,一定要伸进小手将其挪到正确的归处。政府大力推进可持续发展,鼓励循环利用,所以当欧洲国家非平均再生垃圾高达38%的时候,瑞典不到1%,以至于瑞典需要从邻国输入垃圾来发电焚烧取暖;就连养狗,都体现出节制的最高境界,以至于瑞典家境殷实的三大标准就是,有房,有车,有狗。在瑞典,每个狗狗出生一个月都有自己的合理身份,别说虐待狗狗了,政府明文规定一系列养狗条款,不能让狗狗独自在家超过6小时,除了专有的狗粮,要定期去医院体检,看病,结扎,私人繁殖狗都是违法的,良好控制狗的数量和质量。
瑞典人另外一个特点,就是恰到好处的节俭,物尽其用,不过度消费,亲近自然,追求心的宁静,这一点从当地的代表公司,宜家公司就可以体现。讲求简单舒适,独特创意,你可以看到一个设计师为了感受一把椅子的一个转角,而亲手触摸过上千个鹅暖石的弧度;为了一个舒适的角度,甘愿当一把“人肉椅子”,在街头让几百人试座以感受不同屁股带来的细微之处的差异;汽车不一定是当地人的最爱,自行车成了人们的新宠,带着对大地的眷念,骑行在山水田园之间,惬意舒展;每年超长的假期,都在周游世界或者前往各个度假屋的路上,北欧航空常常有所谓“最后一分钟”廉价机票,许多北欧人随时会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这个旅行中没有背水一战的决策,没有离不开的手机短信,没有渴望艳遇的旅途悲情;北欧人还有着不为人知的“三个半”作息时间,晚上十点半睡觉,早上五点半起床,起床后半小时阅读。全民阅读,做一个有能力思考,辨别人生的人,读书成了贯穿北欧人一生的习惯;大道至简,一切都那么真实而鲜活的存在。
作者在最后的一段话引起了我的思考,许多人将全球幸福指数第一的北欧归节于其制度、福利、资源等因素,但事实仅仅是这样吗?如果我们把选择交给星座,把努力交给鸡汤,把价值交给奢侈品,把理想交给成功学,把时间交给手机,把社交交给微信,就幸福了吗?幸福永远不能指望别人,幸福要自己创造。
看完这本书,脑海中很多画面,期待,和一些思考,希望有一天能亲自去感受北欧的那些慢,和那些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