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罗凭什么十二岁拜相?不费一兵一卒便使赵国将城池奉上,仅仅是因为他的囗才好?

        十二岁,是现代人上小学六年级的年龄,而在战国时期,十二岁的甘罗被秦王嬴政封了“上卿”的职位,也就是相当于“丞相”的职位。

        甘罗凭什么十二岁得了如此高的官职?难倒是因为他的爷爷甘茂也当过丞相?呵呵,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甘罗被封为“上卿”,是因为他凭着三寸不烂之舌,使秦国先得到了赵国的五座城池,后又得到了燕国的十一座城池,可谓“不战而屈人之兵”。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公元前244年,甘罗十二岁,在秦国相国吕不韦门下担任少庶子之职。

        当时,掌握朝政的吕不韦想攻打赵国以扩张他在河间的封地,于是派蔡泽在燕国作大臣。

        蔡泽经过三年努力,使燕王派太子丹到秦国作人质。

        吕不韦准备派张唐到燕国作相国,以联合燕国攻打赵国、扩张他在河间的封地。

        张唐推辞说:“我曾经替秦昭襄王攻打过赵国,因此赵国怨恨我,曾扬言‘谁要逮住张唐,就赏他百里方圆的土地’。现在前往燕国必定要经过赵国,我不能前往。”

        吕不韦听后很不高兴,但没有什么办法勉强让张唐前往,于是让张唐退下。

        甘罗说:“君侯为什么这么不高兴呢?” 

        吕不韦说:“我让刚成君蔡泽事奉燕国三年,燕太子丹已经来秦国作人质,现在我亲自请张唐到燕国为相,他竟推辞不去!”

        甘罗说:“我有办法让他去。”

        吕不韦厉声呵斥的说:“走开!我亲自出马他尚且无动于衷,你还能有什么办法!”

        甘罗辩解说:“古时项橐七岁就作孔子的老师。如今我已十二岁,君侯为何不让我去试一试,为何不由分说便呵斥于我呢!”

      于是,吕不韦同意了。

      甘罗见到张唐后,对他说:“您的功劳与武安君白起相比,谁的功劳大?”

        张唐回答说:“白起在南面挫败强大的楚国,北面施威震慑燕、赵两国,战则胜,攻必克,夺城取邑,不计其数,我的功劳比不上他。”

        甘罗问:“您真的觉得功劳不及白起吗?” 

        张唐回答说:“是的。”

        甘罗又问:“当年执掌秦政的应侯范雎与吕不韦相比,谁的权势更大?”

        张唐说:“范雎不如吕不韦的权力大。”

        甘罗说:“您确认范雎不如吕不韦的权力大吗?”

        张唐回答说:“是的。”

        甘罗接着说:“当年范雎想攻打赵国,可白起阻拦他,结果范雎在离咸阳七里处绞死白起。现在吕不韦亲自请您前往燕国任相而您执意不肯,我不知您将身死何地啊!”

        张唐听后便说:“那我就因您这个童子的意见前往燕国吧。”

        于是让人准备车马盘缠,择日起程。

图片来源于网络

        张唐的行期确定下来后,甘罗便对吕不韦说:“请君侯替我准备五辆马车,让我先去赵国替张唐打通关节。”

      吕不韦就进宫把甘罗的请求报告给秦始皇说:“过去的甘茂有个孙子名叫甘罗,年纪很轻,然是名门之后,所以诸侯都知道他。最近张唐打算推病不去燕国,甘罗说服他,使他答应毅然前往。现在甘罗愿意先到赵国为张唐清除障碍,请大王答应派他去。”

        秦王召见甘罗,于是派他前往赵国。

     

图片来源于网络

        赵国国君赵悼襄王到郊外迎接甘罗,甘罗问赵悼襄王说:“大王听说燕太子丹到秦国作人质的事吗?”

        赵悼襄王回答说:“有所耳闻。”

        甘罗接着问:“您听说张唐要到燕国任相吗?”

        赵悼襄王回答说:“也有所耳闻。”

        甘罗分析说:“燕太子丹到秦国来,说明燕国不敢背叛秦国。张唐到燕国任相,说明秦国不会欺辱燕国。燕秦两国互不相欺,没有别的原因,就是想攻打赵国来扩大在河间一带的领地。大王不如先送我五座城邑来扩大秦国在河间的领地,我请求秦王送回燕太子丹,再帮助强大的赵国攻打弱小的燕国。”

        赵悼襄王立即亲自划出五座城邑来扩大秦国在河间一带的领地。

        秦国送回燕太子丹,赵国有恃无恐地进攻燕国,夺得上谷三十座城邑(一作三十六座城邑),让秦国得到其中的十一座城邑。

        甘罗回到秦国后,秦王封赏甘罗担任上卿(相当于丞相)之职,并将甘茂原来的田地、房宅赐给甘罗。

图片来源于网络

        至此,我们可知,甘罗年龄虽小,但聪明过人,有胆有识,迫使赵国割让城池与秦的故事也成为佳话。

        而甘罗的成功,除了自身的聪慧外,实则是借助了身后力量的强大,和领导人的睿智,正如荀子所说:“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劝说张唐的成功,实则是利用了吕不韦的力量,使张唐感到了畏惧,既而同意赴燕。

        赵王愿意奉上城池,也是因为害怕强大的秦国,不敢与之为敌。与其让燕秦交好攻赵,不如赵秦交好攻燕。

      晓知以理,分析利害,张唐和赵王自然知道如何选择。

        试问,如果当时秦国不强大,秦王不同意送回燕太子丹,赵国又怎能有恃无恐地攻打赵国,并奉上城池?

        甘罗如何成功?又何谈拜相,并承有爷爷甘茂原来的田地、房产?

        国家强大,民众方可更易受益!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