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在省城做了十年的小生意,回农村老家修盖了三层的房子,邻里乡亲都知道他在城里挣了大钱,纷纷登门借钱。这借钱的,有说好半年就还的邻居,半年就准时把钱给还了,也有借了就一直没还的亲戚,更有因朋友要钱导致关系决裂的堂姐夫。
朋友说,两年前,大伯提着一袋花生来给他带去城里吃,也顺便向他借了一万块钱,说好的年底单位发奖金就立马还他,朋友二话不说就把身上的一万块钱现金借给了大伯,半个月后,二伯来找他借钱八千块钱,他身上的钱刚垫出去卖货了,没什么钱在身上了,便如实地给二伯说两周前才把身上仅有的一万块钱借给了大伯,身上实在是没什么钱了。
三天后,朋友就接到姑妈打来电话,一副兴师问罪的语气,“为什么借钱给你大伯不借给你二伯?你是怕你二伯是农民还不起你这点钱吗?你在外面做生意怎么连这八千块钱都没有吗?”朋友一副委屈状,不知如何回答,心里憋屈道,“我不借钱还成了嫌贫爱富、六亲不认了吗?”
快到年底的时候,朋友打电话给大伯,在聊着过年回家时旁敲侧击地说自己年前要备点货,手里有点紧,电话的那头大伯开始装糊涂,只字未提自己年终奖、还钱之类的事,反倒是转个话题说今年过年在谁家打麻将的事。直到朋友过年回家,去大伯家拜年,他也再没提还钱的事。
两年过去了,这期间朋友也打过电话给大伯直接或间接地要过钱,但每次都被大伯的一句“你来家了我给你送来”,可每次朋友来家的时候大伯不是在加班就是去同事家喝酒了。今年清明节一家人在一起上坟的时候,忍无可忍的朋友把大伯叫到车上问了一句“这段时间方不方便把钱还了”。这下朋友算是捅了“马蜂窝”了,大伯立马变脸了,一副长辈训斥小辈的态度,“我堂堂一个高级教师,你是怕我还不起你的钱吗?”而后的半年里,朋友就再没向大伯打电话要过钱,就当借出去的钱打水漂了。
端午节朋友回家,听到大伯母说朋友逢人便说他大伯借他的钱,是怕他大伯还不起吗。气急败坏的朋友辩解道,“除了二伯我从没向任何人说过大伯欠我的钱。”
朋友这回算是认清了,借了钱没收回来不说,还养了“白眼狼”。
借钱时见人心,还钱时见人品。这是每一个被借人在“当完孙子”的领悟。没借钱时你我是亲戚朋友,逢年过节还互相走动;借钱时你把我当恩人,百般对我讨好我、许诺我;讨债时你把我当孙子,不是道德绑架就是一拖再拖。当我低声下气地向你要钱未果却遭受你指责的时候,我的内心就像是囚犯在接受法官宣判时做的忏悔一样:“早知你是这样的人,我不会把钱借你。”借钱的时候我慷慨大度,二话不说就把钱借给了你;还钱的时候你却指责我,让我看到了你低劣的人品。就算最终你把钱还了我,我们的情义也就到此为止了。
常怀感恩之心是做人的立本之基,你在我困难的时候借钱帮我渡过难关,我本应常念相助之人,无奈,现实生活中借钱不还且还恶意对待恩人的小人太多,一幕幕现实版《农夫与蛇》正激情地上演着。
借钱是情,不借是本分。借钱不还之人没想过自己之所以能借到钱是借钱给你的人在乎你们之间的情义,信任你,毫无顾忌地把钱借给了你,而借钱人却把这是当作别人理所应当借的,还标明自己穷,别人就应该救济自己,或者以自己的面子就应该把钱借给自己。如果别人不借或者别人真没钱可借,那就是为富不仁,不给自己面子。当别人要钱的时候就反咬别人一口,道德上指责,“什么怕我不还钱”、“借你这点小钱就天天追我要把我看成什么人了”之类的话就上来了。
想要看清一个人很简单,借给他钱就够了。想要被人看贬也很简单,借钱不还就行了。做人,给自己留一扇诚信的大门,方能立足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