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有五子之歌,哀叹太康失德,今有五子之歌,赞唱扶贫干部。《射雕英雄传》中的郭靖,傻傻忽忽却胸怀苍生,《红楼梦》中的一僧一道,疯疯癫癫却超然世外。都说小说是现实的真实写照,在水乡的扶贫路上,同样有这样的一群人,为了一个目标:全民小康,为了一句誓言:不脱贫困,誓不罢休。战令一响,他们勇敢的接过战旗,从此,他们成为了一群群“傻子”、一群群“疯子”、一群群“骗子”,更成了一颗颗“钉子”。
他们是一群“傻子”,工作之余的他们,本可以在家相夫教子,颐养父母;本可以和一群志同道合的好友,坐论风月。但是他们没有,当扶贫的号角响起,他们目光坚定,直视远方,毅然放弃安逸的生活,投身于伟大的革命,因为他们知道,一个人的幸福算不上幸福,只有全民幸福才是真正的幸福。打赢脱贫攻坚,他们使命光荣,更感责任重大,有人说他们是一群“傻子”,他们也只是微微一笑。
他们是一群“疯子”,自驻村以来,他们走村串户,调研信息,整理资料,寻找对策,借助优势,发展产业,恨不得自己有三个脑袋,各类事情千头万绪,各种关系错综复杂。有人说他们朝九晚五,殊不知长安城中万家入眠,他们依旧挑灯看剑;有人说他们一周双休,殊不知,无数人周末携带家人信步溪头,散游黄昏的时候,他们依旧身跨的卢,快马加鞭;有人说他们稳坐舒适的办公室,殊不知他们头顶烈日,风里来,雨里去。五加二,白加黑,为了一句铁骨铮铮的誓言,他们“疯了,”他们真的“疯了”。
他们是一群“骗子”,在人民的心里,他们像山一样伟大,但是在他们高大的身躯后,却有一颗柔弱的心灵。他们不敢多看孩子一眼,因为他们不想让孩子看到自己脆弱的一面,他们是孩子心中最坚强的榜样、他们不敢多看一眼父母的眼睛,怕他们老的太快。孩子最大快乐莫过于在父母怀中睡去,在父母的守候中醒来,多少次当孩子们天亮醒来时,见到的却不是爸爸或妈妈。多少次父母做了一大桌好吃的,一句加完班就来让多少父母的等待成了一种奢望。当所有人向父母夸赞他们时,他们的父母“勉强”的笑了,当看到孩子在日记本上写到“我的爸爸是一名知识分子┈周末的时候,他偶尔来,那是我和爸爸最开心的时候”。他们哭了。他们“骗”了孩子,“骗”了父母,没“骗”的——是一名扶贫干部的责任与担当。
他们是一颗颗钉子,每一个有贫困的地方,总有他们的背影;每一个有问题的地方,总会有他们的足迹。哪儿需要他们,他们就会出现在哪儿,扎根贫困一线,住进村头巷落,关心百姓衣食,心系贫困人民,他们就是一颗颗革命的螺丝钉,默默钉在水乡的扶贫路上。
他们是“傻子”、是“疯子”、是“骗子”、是“钉子”,“为国为民、侠之大者”他们,当之无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