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学习上没有自信,一遇到难题就放下,连尝试都不肯就直接放弃。
这不是孩子懒,也不是他不努力,而是在长时间的学习中,他曾经付出了很多不正确的努力,让他遭受了很多失败,形成不正确的认识,变得习得性无助了。
孩子面对学习上的困难时,他曾经尝试过很多次,大都是以失败告终。而父母在这个过程中,没有给到孩子有效的疏导,甚至有家长多次打压孩子。
而这个失败的后果,给他带来了太多的负面影响,这个不好的影响就永远留在他的脑海深处,让他没有勇气再敢去尝试、突破和相信自己了。
因此孩子才会遇到难题时,就会觉得自己是不行的、自己是搞不定的,没有办法,只能借助别人才能帮他搞定,导致他形成习得性无助感。
这样孩子挑战任何困难时,他还没有尝试就已经被消极的想法和焦虑打倒了
如何帮助孩子?
最直接的办法是让他体验成功。在这个过程中,家长的角色非常重要。这个时候,家长一定是孩子的拉拉队员,而不是裁判员。
告诉孩子每次做对一道题,一定要给自己一次心理暗示:耶!那种快乐的感觉。随着孩子慢慢越来越多的成功,越来越多地给自己心理的暗示,“耶!”的感觉!
这样坚持一段时间,孩子自信心就得到了非常大的提升。当他再次面对难题时,他的内心反应是,我一定可以战胜它,而不是想我不会!
这样孩子就会认为,自己太棒了!能够战胜这些难题,愿意去解决难题,当他有了这样的心态时,自然而然就有更好的学习原动力。
这样那颗遇到困难就退缩的心,才会慢慢变得更加坚强,勇于面对挑战。
特别提醒:要帮助一个孩子克服他的内心恐惧,是需要一个过程和一段时间的,家长要有耐心。
恰恰很多家长在这时,看到孩子出问题没有耐心,显得更加急躁,越会打击孩子。当孩子被打击时,他就越有受挫的感觉,更难重拾他的信心。
很多非常优秀的孩子,就是因为当他一次两次三次出现挫败时,又受到家长的打击,导致孩子的自信心彻底被毁掉。
没有哪个孩子不想在生活中扬眉吐气,不想在学习中成为学霸。只是他觉得自己没有办法实现而已,而造成孩子的这些错误的信念和行为,家长要负一定的教养责任。
想要教育好孩子,太需要父母的智慧了。努力学习吧!家长们唯有拥有正确的教育观念,才能更好的帮到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