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职场之前,我们被要求学什么。但步入社会以后,没人要求了,学什么的自主权变成了自己。你有没有发现,当我们可以自主选择学什么时,缺不知道该学什么了。早已在被要求的框框里,丧失了决策的能力
但作为终身学习、终身成长的弄潮儿,我们总是努力到感动自己。看书、学课、加入各种社群成了新的学习习惯。可学的越多,越迷茫,忘的越快,越焦虑。
找到自己的靶心
人生如果是一个射击场,靶心就是终极目标。没有靶心,就不知道努力的方向。学习一样,当我们没有属于自己的学习目标时,自然会盲目、跟风的学习。
如何构建自己的学习目标或学习标准呢?
1、与当前的工作联系得最紧密的学习项。
学习的目的是解决各种场景中的问题。工作是每天精力占比和投入比重最大的事项,所以学习跟解决工作问题或工作能力相关的课程、书籍,保证学完就能应用的同时,还会提升我们在职场的自信心、成就感。
2、有利于未来长期增值的学习项。
站在未来,从现在开始投资。可结合自己未来的人生目标或理想反推此刻学什么知识对未来实现目标有所 帮助?
3、兴趣相关的学习项。
学习自己喜欢的,比如:绘画、音乐、健康相关的等等。兴趣是挖掘潜在优势的载体,兴趣也是最好的老师。
找到自己的知识树
一本书看完了什么都没记住,是我之前学习的常见场景。我粗浅的认为是我的量积累的不够,坚信量变引起质变。没想到几年过去了,目标没实现,时间精力都浪费了。这也是很多成年人学习的痛点。
后来,我通过学习了解到学习的本质是新旧知识的联系。当输入的知识与旧知识创建了联系,才能让记忆更深刻。理解的本质其实就是记忆,理解的深度也代表了你能记住多少知识。
而我们的右脑记忆能力是左脑的100万倍以上。所以知识的呈现方式再次加深了记忆知识的数量、效率,记忆时长。左脑是理性脑,善于处理逻辑、理解加工知识。右脑是情感脑,善于发散、想象。基于大脑的特性,把学习的知识用知识树的方式呈现出来,就达到了记忆知识的理想效果。
左脑:用导图梳理出知识树的架构、脉络
右脑:用知识卡片的方式绘画出知识树上的知识果(知识点)、树叶(素材)
我们知道了该学什么,也建立了自己学习的框架,新增输入项都可以用学习标准判断是否该学,用知识树生长新增的知识点。还怕自己学不会,记不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