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周网课教后记
网课其实已经开始十几天了,一直都有一种恍恍惚惚的感觉。到现在为止,我觉得自己终于可以开始回头看看了。一开始,新奇中有忐忑;后来,焦急中有侥幸;现在,忙碌中有沉淀。说起来,也是真正的水深火热了一把。期间诸多滋味,这会就不再一一赘述了。现在,自我实践一周后,细细梳理一下。发现,这一周的网课可以说是有进步,有不足。
首先,授课内容目的明确。本周教学内容是经备课组商议后,根据现状统一确定的。这样的安排,有助于我和大家随时进行交流。授课过程中遇到什么问题,作业批改发现什么漏洞,我们可以一起想办法解决。而且,也避免了刚开始网络授课时,内容选择的杂乱。无形中,给我也节省了无效忙碌,也让我能有更多时间踏踏实实思考教学。
其次,师生对于网课模式已形成习惯。还记得第一周上网课时,班级群里,不断有家长、学生问各种各样的问题。“老师,进不去,怎么办?”“网络不好,怎么办?”“没有声音,手机卡的听不成……”估计是对这种新的授课模式太过新奇,也许是手机软件使用不够熟练。总之,问题五花八门。有时,你会发现,明明是上课时间,但他们就是在群里各种消息不断。很明显,网课的形式大于内容。当然,老师也一样在操作中有各种问题。但这一周,在班级群里几乎就再没有见过上数问题。而且,不仅他们已经能很熟练的操作听课软件,老师的实践也慢慢熟练许多。这样,学生的网课时间就有保障了。并且,网课,我们已能用平常心对待。
再次,学生对于网课内容的重视程度有所增强。从课堂互动,课堂笔记,课后作业等反馈来看,学生对于我们这一周安排的新课预习比较重视。大部分学生,都能认认真真听课。看得出,他们比较重视新课内容。尤其是平时学习习惯较好,自律性强的孩子,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平时是没有多大差别。
在看到进步的同时,也不能遮掩不足。这周的网络授课,在越来越条理化后,也还是存在不少问题。
第一个问题,诵读落实不到位。语文课,没有诵读就不叫语文课。本周一共上了五节语文课,学习了六首古诗。在诗歌教学过程中,由于我选择的直播软件是希沃。所以,学生与我的互动也只能是文字。这样,对诗歌的诵读虽然进行了方法指导,但成效却没法直接展示。已经是初二学生了,让他们将朗诵发到群里,他们会觉得很无聊。所以,朗诵没能落实。而且,背诵默写的过关也是不能保证成效。每天的语文作业都有背诵默写,学生虽然发过来了他们的默写,但我不是很相信他们的默写过程。
第二个问题,上课的人数不能得到保证。我的两个班一共应该有89个人上课,但从这一周听课的情况来看,听课人数最多的时候是83个人,最少的时候只有79人。而且在上课过程中,有学生不断的进进出出。这就说明,其实有一部分同学根本就没有在听网课。
第三个问题,作业的实效性大打折扣。每天的上课人数和完成作业的人数总是有差距,少的时候几个人,多的时候十几个人。无论你在群里怎样催促,总是没有人理你,有时候会觉得自己很尴尬。而且因为在上网课,所以学生人手一机。语文课的很多作业,即使你布置的是片段描写,作文这类主观发挥题,他们照样可以从百度里头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所以,即使看上去作业是完成了的,也仅仅只是书写完成罢了。而且,由于笔记作业都提交的是照片,所以也有个别脑子及其“聪明”之人,借他人作业蒙混于我。我,不得不让自己的“老眼”努力成为“火眼”。
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打破我们很多传统习惯。学生在网课中慢慢成长,而我也在摸索中慢慢习惯。刚刚看到新闻,开学还得继续延迟。所以,网课,既是挑战,也是趋势。因此,网络授课的优点,还需大力挖掘;存在的不足,更需费心解决。新的一年,新的模式,新的学习,就和学生一起努力适应新的变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