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天《由内而外的教养》读书笔记7.8-念慈(完结篇)

【摘要】情绪调节使我们和孩子以及和自身直接联结。这种调整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整合模式。调整的核心是非语言信号的分享,包括语气、眼神接触、面部表情、手势、时间控制和反应的强度。关注孩子给出的这些信号和关注自身的感受同样重要。身体感受是了解自己的想法和观念的重要基础。情绪交流能够让我们感受到孩子的快乐,并且加强他们这种积极状态。这种情绪的共享还能够让我们减轻孩子的痛苦和烦恼。情绪交流将我们和他人更加完整地联结在一起。

【感悟】孩子也许不能完全听懂我们说的每一句话,却一定可以百分百感受到我们肢体语言传递的信息。如果我们肢体语言传递的信息是不满,不接纳,就算嘴上说“你好棒”、“没关系”,孩子也能感受到自己没被接纳。父母的爱抚、拥抱、温柔的眼神,是孩子获得安全感的源泉,孩子对肢体接触的这种特殊而自然的需要,医学上好像叫做“皮肤饥饿”。我喜欢在与小一的日常互动中创造一些既能表达爱又减少冲突的非语言符号,比如某个表情,某个手势,或某个动作,可以帮助叫停激烈或冲突的情况,也是一种情感和信息的确认,更有利于彼此的沟通,还有利于亲子关系的和谐。

【互动1】

放学时间,我在办公室,小一拿着一碗皇氏老酸奶进来,舀了一勺送到我嘴边,我没有马上吃,问:

“请问是哪里来的酸奶呀?”

“香香妈妈给我买的。”

“哦?那妞妞说谢谢了吗?”

小一表情顿了半秒,说:

“已经说了。”

情况不太对,我接着问:

“是真的吗?”

小一继续吞吞吐吐,说:

“是……是的,可是妈妈,你不能去问香香妈妈这件事情。”

“放心,妈妈不会去问,但是妈妈从妞妞的眼睛里已经看到了事情并不是像妞妞说的那样。”

小一愣了一下,说道:

“妈妈,你等一下,我出去一下就回来。”

说着小一就出去了,没一会儿就回到了办公室,到我跟前,说:

“妈妈,你再看看我的眼睛,这一次看到了什么?”

我假装认真地看了又看,说:

“咦,妈妈从妞妞的眼睛里看到了一些跟刚才不一样的东西呢。”

“哈哈,是的,妈妈,我刚刚已经出去跟香香妈妈说谢谢她给我买酸奶了。”

“这就对啦!在接受别人分享的东西时,第一件事情是说谢谢。如果是食物,一定谢过了再吃。”

小一点点头。我继续说:

“任何一件事情,做了就是做了,没做就是没做,诚实的小朋友不说假话。”

小一看着我,有点羞愧地说:

“妈妈,对不起。”

“没关系,过能改,归于无,妈妈相信妞妞是个诚实的小朋友。”

听到我这么说,小一如释重负,开心地吃起酸奶,还喂了我两口……

【互动2】

马上到去舞蹈班的时间,在跟姐姐玩得正起劲的小一听到姐姐说一起去楼顶玩的提议后,小小声地说:

“妈妈,我想跟姐姐去楼顶玩……”

“舞蹈课的时间马上到了,我们五分钟之后需要出门。”

“可是我不想去舞蹈课了……”

老母亲顿时露出震慑的眼神,小一在体会,这时我说:

“过来,该换舞蹈服了。”

小一还在挣扎,

“可是,我还是想去楼顶玩……”

嘴巴上挣扎,其实心里知道事实无法改变(因为老母亲对于小一这种情况的态度向来如此),小一还是乖乖来到跟前让我给换舞蹈服,老母亲开始絮絮叨叨:

“请问上舞蹈课是事先约好的事情还是突然决定的事情?”

“事先约好的,每周三和周日都要上课。”

“是的,没错,那去楼顶玩是事先约好还是突然决定的事?”

“突然决定的……”

“所以现在妞妞的决定是什么?”

“去跳舞。”

“太棒了!真是一个靠谱的妞。”

小一骄傲地笑,问:

“妈妈,什么叫靠谱?”

“靠谱就是按照约定来做事。一个靠谱的人会让人愿意相信他,愿意跟他做朋友,因为他常常说到做到,不会变来变去,不会一会儿这样,一会儿又那样。”

“知道了,妈妈。”

换好衣服,我们开开心心地出发去舞蹈班,路上还一起玩了拼音四声调接龙的游戏,我说:

“ā”

小一接:

“á”

“ǎ”

“à”

在路上看到各种招牌上的字都拿来玩四声调的接龙游戏,接到一些好玩的字,比如“屎”“尿”“屁”时,小一就狂笑不止,一路上笑声不断,今天的舞蹈课也上得格外认真。

【感谢】

感谢大哥做的营养又美味的晚餐。

感谢为多闻教育事业身心投入的老师们。

感谢蒲先生努力工作为我们创造美好的生活。

(完)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