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伯与其母姜氏

一、一个古代的母亲偏爱的故事。

姜氏有两个儿子,郑伯和共叔段,因为郑伯出生时脚先出来,导致难产,让姜氏生产时非常痛苦。这就引发了姜氏从此讨厌这个孩子,而偏爱共叔段。孩子难产,不是孩子的错,确剥夺了他应有的母爱。

 因为偏爱共叔段,姜氏为其求取世子的地位,但最终没有达到目的。后又为其求得封地,因姜氏的不满足最后封地已快达到全国的三分之一,士大夫劝郑伯,如果再这样下去,国将出现两个君王,可能会被袭击灭亡,郑伯只说了一句:多行不义必自毙。

最终共叔段准备攻击郑国,郑伯一气之下,将共叔段赶出来郑国,将其母亲姜氏安置在颍,并且发誓:不及黄泉,无相见也。不久之后郑伯却后悔了,想孝敬母亲,最终在颍考叔的帮助下,地下掘隧遇泉,到遇相见。

这是出现在远古时代帝王家母亲的偏爱,而偏爱的原因只是因为难产。

二、十几年前热播剧《大宅门》中白家老太太有三个儿子,大儿子憨厚,也比较木讷,对生活一板一眼,生活中不会滑头,也不是很懂得讨老太太的的欢心;三儿子的性格确是极其相反,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公子哥儿模样。

电视剧中有这样一个片段,白家二奶奶添了一个男娃,但生下来不会哭,就找了一个算命先生来算一卦,正当老太太听得入迷的时候,大儿子提着兰馨斋的点心非要让老太太尝一口,还特意说是兰馨斋的。老太太却满脸的嫌弃,推说不吃不吃,老大使劲讨好,可老太太就是看不上。也难怪,老太太正在为孙子算卦的事操心 ,也顾不上这点心,不想吃也属正常。

正在这时,老三也提着点心进来了,还故意咬了一口说:“这是什么馅?会不会做点心啊,妈,你尝尝。”听了老三的话,老太太立马换了个笑脸,接过小儿子递过来的点心说:“这你就不懂了吧,这点心馅儿是加了蜂蜜的。”

这时候大爷又将点心拿过来让老太太尝,老太太直接说:“不吃不吃,拿走,我不爱吃点心。”

这是在有钱有势的大宅门里的偏爱,白老太太算是见过世面的,也活到了这把年纪,眼里也揉不得沙子,心里也跟明镜似的,而偏爱的原因只是因为孩子油嘴滑舌,讨人喜欢。

三、一次和朋友在外面吃饭,遇到旁边几个宝妈在聊天,说这个月工资又要泡汤了,因为她妈妈说弟弟这个月准备订婚,按我们这里的习俗,订婚是不需要出礼金的,但她妈妈说她和她姐姐每个人至少出一万,多则不限,这个宝妈竟一点反抗的意识都没有。据她所说,她为弟弟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她们笑称她为“扶弟魔”。

80年代的时候一些父母为要一个男孩子,躲开计划生育,这位宝妈的母亲就在远房亲戚家待到孩子出生回来,计生办的人找上门,将家里的值点钱的东西全搬走了。父母都是农民,为了带弟弟,本来就比其他小朋友上学上的晚,所以更加珍惜这上学的机会,她和姐姐在小学和初中时都是班里的尖子生,最终在初三结束后全部缀学打工挣钱了。而弟弟从小就一个混世魔王,在父母特别是妈妈的溺爱下成长,学习成绩也差,母亲想办法托关系花钱,找了一个职业学校上学。结果可想而知,一无所成。用母亲的话就是女孩读那么多书干嘛呢?结果还是嫁人,成为别人家的人了,拼命让男孩读书是对的。

弟弟结婚的婚房是姐俩挣钱在老家给盖起来的,想着这应该可以了吧,远远不止。结婚的财礼,结婚用的钱等等只要是家里需要花钱的地方,都少不了姐妹俩。

重男轻女的偏爱从古至今都在各个家庭中上演,像前段时间的播的电视剧《都挺好》中的苏明成被母亲无休止的偏爱。《欢乐颂1》中的樊胜美也是典型的“扶弟魔”。

而这种重男轻女的偏爱至少因为他们还有一个偏爱的对象,有儿子,还有一种家庭没有儿子的,养有两个女儿甚至更多女儿的家庭,但这些孩子也同样得不到应有的爱,父母从小就放弃对孩子的爱和培养,只因为是女孩。

朋友小娇的家庭就是这样的,她说她小时候特别聪明,也听话,喜欢学习,对书法,绘画,跳舞都特别感兴趣,在学校里学习成绩也特别好。但父母就因为她是个女孩,从来没有关注过她这些爱好,甚至连一盒蜡笔都不舍得买给她。从小到大都穿姐姐的旧衣服旧鞋子。母亲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女孩子家家的,学那么多有什么用呢?”有时看到小娇真的很优秀时,就会感叹:“这要是个男孩子多好啊,可惜了”。母亲一生都在为没有个男孩而轻视自己,总觉得低人一等,当在外面受气时也总会把气撒在孩子身上。

这是现实生活中最常见的偏爱,而偏爱的原因只是因为封建思想的残余,然而孩子却是无辜的。

俗话说“惯子不孝”,越是惯的孩子越是对父母不好,另一层意思是越是不惯的孩子、越是不被喜欢的孩子越是孝顺父母,而越是孝顺父母,父母好像对孩子的孝顺已经习以为常,容易得到的越不知道珍惜。

为何不被喜欢的孩子越是对父母越好越孝顺呢?姜氏从来没有给庄公母爱,但最后庄公确后悔起誓“不及黄泉,不相见也”;白家大爷匿名逃亡在外,不惜生命危险在母亲垂危之际冒死相见,还不忘记带母亲最爱的点心;平常人家的女孩子最终也是对父母倍加关爱,养老送终。

孩子渴望爱,一个人生下来之后最大的依靠就是父母,一个人可能会有很多孩子,而一个人的父母确只有唯一。这种渴望父爱母爱的孩子一生都在追求这些爱,一生都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自己的孝顺得到父母的一个肯定的眼神,一个喜爱的笑容。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高二6班 谭海琳 在郑伯克段于鄢这篇课文中,我们可以看到他非但没有认真管教好自己的弟弟还一步一步的引领自...
    一陆同行阅读 4,753评论 0 0
  • 16宿命:用概率思维提高你的胜算 以前的我是风险厌恶者,不喜欢去冒险,但是人生放弃了冒险,也就放弃了无数的可能。 ...
    yichen大刀阅读 11,295评论 0 4
  • 公元:2019年11月28日19时42分农历:二零一九年 十一月 初三日 戌时干支:己亥乙亥己巳甲戌当月节气:立冬...
    石放阅读 11,813评论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