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6-25晨思暮省

A

和小啊打篮球,并聊天。目的很简单,想了解他的真实想法,给他一个说心里话的出口。对于特殊的学生,我们只要真诚与之交流,智慧引导,他们往往会给我们惊喜。

B

告诉自己,也是告诉儿子,要创造机会走出国门,走出教育

C

教育是唤醒,还是被设计?  这样的问题有毛病吗?

D

当教师,不只要学识,身教更重要。

E

奇妙的家人关系

永远不要取笑你的孩子。

永远不要忘记,你的支持

限制你的孩子看电视。

常常夸奖你的孩子,

不要当孩子的面,和妈妈争论。

温柔的天使不见了,记住,未来,他会回来的!

你应该结识他的朋友!

不要挑拨爸妈的关系。

学会为你恨的人祷告!


F

我从来不指望一次谈话可以改变一个孩子,尤其是特殊学生。

一位学生小干部说,褚老师,你和他谈完之后,他还那样,没用。

我笑着说,孩子,他感冒了,我给他一包感冒冲剂,喝下去,会立刻好吗?他身体的免疫力是否会增强呢?

今天,我关注了他,小G。

不带语文书,不学语文,不穿校服,同学和老师列举了他一大堆“罪状”

我请他坐下,那一刻,我感觉到了他的紧张,副校长的权威光环好像还是有的。

我问,你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不想学,不知道为什么?”

“你最大的困难是不想学习,也不知道为什么”

我通常会给困难划分等级,赋予分值,让他选。特大困难,10分,中等困难5分,小困难,2分。

“我应该在7-8之间。”

“你会怎样评价你自己?”

“不满意!”

“哪里不满意?”

“学习方面不满意!”

“你认为,你的父母、你的老师、你的同学,他们会怎么评价你?”

“父母不满意,老师除了数学都不满意,同学有的满意有的不满意。”

“说说同学,对你满意的例子。”

“那天,我的同学上体育课脚受伤了,我送他到医务室。”

不满意的呢?

我打架。

中间,我倒了一杯水给他。听他聊了家庭。爸爸做生意,妈妈负责接送他和妹妹。难得的六口之间。他居然有一个姐姐恶,六个妹妹。

我给他讲述了人的基本情绪,有喜怒哀惧,讲了很多人要花费一辈子的时间去学会自我管理。

我特别讲到,

“我喊你来,最主要的目的,是和你谈一谈,如何帮助你,把困难从7-8降到5、6,或者3、4.我也知道,这有难度,不过,我相信,只要方法对,只要你努力,我们一起努力,是可以慢慢做到的。”

同时,我发给两位老师两段话。

“”振东,刚刚,我和小G谈了20分钟,他比较仰慕你,信服你,我听得出来,目前的学习,他只对数学有信心,发挥你的重大影响力。这几天!“”

“”传珍,你的语文课很扎实。听了10分钟,开火车也好,读写也好,都是巩固的好方法!你要继续在班级里表扬小曹,因为他是认真听的,比其他几个学生好一些。高年级学生,特别是特殊学生,不能用常规的方法了,他已经有了更强的自尊心,批评还是要讲究方法,如果经常批评不好用,可以再表扬,没有任何一个方法可以用到底,讲究时机最重要,比如刚才,你不必走过来告诉我高帅和李记广不听课不学习,我看得到,你只需要告诉我,而且大声地说,看,褚校长,小曹在写,这就是方法。正如上次聊天,我希望你要主动找振东,我也已经告诉他,非数学课时间,都要靠在班级里,不是如临大敌,而是坚持到最后。这些天,你辛苦了!“”

G

昨天下午来到学校,目的是关注小曹,可是来到之后,我的想法变了。

小曹是学校篮球队的队员,我何不喊他一起打球呢?这可是李勇老师用过的方法啊。

不做任何语重心长的教育谈话,只打球,在打球中的短促对话,也是肯定他的三分球准,或者盖他的帽。

该走了。

我却留下了小啊。

小啊,据说是同学集体投诉中,最轻的一个了。

小啊和我,坐在操场上。

你说,我听!

有了一场篮球赛的接触,他几乎毫不保留地向我坦开心扉。

和妈妈的对抗,对老师做法的不满,辞掉班干部的原因,自己对自己的不满。

我听出来了 ,他在用自己的方式,跌跌撞撞地和这个世界相处,首先,和自己的相处。对自己的不满意,而无奈。其次,和家人的相处。再次和老师同学的相处。

回家路上,儿子问我,打球的两个是不是被投诉的同学?

我把小啊和我的谈话内容,讲给儿子听。

儿子说,哈哈,比我当时严重多了。

儿子在青春期的入口也出现了情绪不可控的现象,他记得,我更记得,因为,我是隐忍的角色,疏导的角色,而他是不自控的状态。

这里,最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认识自己。

F

我们吃饭讨论问题的习俗要被更好的交流方式取代吗?

G

雨突然倒下来。

猝不及防。

正在入校的孩子们,奔跑吧。有的带伞了,有的却淋在雨里。

我看见郭晨、潘奕霖,还有好几个少先队小干部,撑着伞“抢救”被雨水淋湿的小同学。

他们的鞋子湿了,衣服也湿了,他们揽着小同学肩膀的姿势那么美!!

他们还把没有伞的小同学送给有伞的小同学,“来,你们一起走吧!”

让我想起了那个经典的故事,那么多鱼,你救得过来吗?不!这一条小鱼在乎!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H

哪里有理想的教育?头脑中。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