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喜欢大海的人 可以听到大海的召唤。 有些久居内陆的人,穷尽一生也想到海边去。 在某个柔软的夜晚,任由思绪从窗户飘出去。 想象湿咸的海风拂动耳边的发梢,而被爱人手指萦绕在耳后、想象光着脚板踩在绵软的细沙里,顽皮的脚趾蠕动进沙子里、想象四岁大的女儿 婴儿肥的小手握着玩具铲 在身边堆砌一座稚嫩的城堡,披着纱巾的年轻妈妈 微笑着用相机记录下她的童真。而真正在大海中生息的人,对大海也会有另类解读。
曾看过经典文艺电影《海上钢琴师》,这部影片里的大海 应该是表现的最为宽广、最能包容万象的。 钢琴天才1900,幼年其实是一个豪华游轮上弃婴。 在巧合中 被性情耿直憨厚的锅炉工收养。年幼的他,长期生活在脏乱差的轮渡底层,与脏兮兮、大嗓门的锅炉工人作伴。 却养成了开朗活泼的性格,可以说浑身透着一股机灵劲儿 他在所有船员的默默爱护中成长。 直到有一天 他大着胆子,触摸到象征着上流社会奢华生活的乐器“钢琴” 这个十岁的少年,竟然无师自通的弹奏出一段段 萦绕在众人灵魂深处的旋律。 这种与生俱来的天赋,确实是神奇而不可思议的 就像他后来描述自己的灵感来源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只需要将双手扶在琴键上 感觉那些旋律就在我指尖流淌 ”
20世纪初期的欧美社会,一切都在循规蹈矩中发展前进。 宴席上的舞会要演奏爵士乐才够品味、绅士必须西装革履 有一套彬彬有礼的手势和客套的谈吐。进餐的时候必须腰身挺直 吞咽有分寸 。 而年轻的1900,却在沉闷的舞会上 弹奏起旋律轻快的节奏。人们似乎感觉 自己突然被某种东西从沉闷的生活中唤醒,可以随性的乱扭乱跳 可以跳上桌子碰杯说笑,怎么高兴怎么来。 其实,不管是船舱底层的平民,还是上流社会的贵妇 都渴望不受束缚、渴望心灵的自在。 在电影《泰坦尼克号》当中, 充满痞子气的杰克带着上流社会的小姐露丝 朝大海中大吐口水。 这种在上流社会的礼法中看来,极其有损体面的行为。 其实却体现了渴望灵魂自由的真实人性。 人们长期活在既定的规则里 身心俱疲,有时候 就需要一些玩世不恭的态度 来袒露本性,而大海则可以包容这一切,
一艘豪华游轮,富贵的上流社会住宽敞的套房,普通的贫民几百人 蜷曲拥挤在冷色调的船舱里。连船上工作的船员也分三六九等,船长和大副象征着最高权利机构、舵手和侍应是中产阶级 而锅炉工则是最低等的劳动力。 这里几乎包含着现实社会中一切元素,却因为漂泊在远离大陆的海洋中 而成为独立存在的世界。 人们在这里尽情的纸醉金迷、吟风弄月 随性的生活,连战争的阴影也遮盖不了他们坦然对待生活的热情。 而脚步踏上大陆,一切都要回归冰冷的现实。
《海上钢琴师》 被奉为经典,应该归根为影片中最梦幻的一幕场景。那个夜晚,海中波涛呼啸、狂风骤雨掀起船身剧烈的颠簸。 1900带着他晕船的朋友,坐在钢琴上解开扣锁。钢琴随着船身晃动,在大厅里四处滑动 1900十指如飞一般,在黑白琴键上飞舞 不仅造就了如梦似幻的音乐,而且给身在恐惧中的乘客带来一丝心里的平复和安慰,这难道这不能算大海的音乐么。
转念去思量,大海是也是伟大的音乐家。 在蓝天碧海之间,那些盘旋在人们头顶 声声鸣叫的海鸥,难道不是美妙的乐符么。一艘艘烝待远航的巨轮 那悠长高亢的汽笛声,划破海港的苍穹 难道不是美妙的音乐么。 海浪哗哗拍打着沙滩,和告别的人们 挥动着礼帽呼喊的再见合成一曲人世的悲欢离合,难道不是大海的韵律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