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小舅舅今年已有75岁了,他曾经是一位木匠,手艺精湛。年轻时,他们那里方圆十来里嫁女儿打陪嫁家具,一般都是请他。
舅舅不仅手艺好,而且脑瓜聪明灵活,他打造家具,见样学样,总能够与时俱进。
我二姐读书时成绩好,初中毕业就考取了卫校,毕业后分配在我们这里效益最好的企业的职工医院。她出嫁时,也是请小舅舅给她打的上了一定档次的陪嫁家具,而且还得到了她和姐夫的同事和朋友的一致好评。
小舅舅这辈子,靠他这身绝活挣了不少钱。最开始小舅舅在家里给别人打家具,那还只是挣了一点小钱。后来他改变思想,到县城开玻璃店,给城里人封阳台、装柜台,继而发展到开广告招牌字画店,最后还将店铺开到了省城长沙。
他的三个儿女,都随他去了省城,成年后,每人开了一家做同种生意的店铺。那时候这种生意比较好做,财源滚滚来。
可惜美中不足的是,小舅妈一直身体不太好,50岁之前就做过三四次手术,泥沙性的胆结石总治不断根。
50岁刚出头,又不知得了一个什么癌症,花了十多万治疗了一年多,就升了天堂。
小舅舅随后就将自己的店子转让,一心一意给小儿子帮忙,想帮小儿子把生意做大做强。
后来表弟请了一位50多岁的做饭阿姨。慢慢的,小舅舅就和这位做饭阿姨走到了一起。
待到小舅舅将近60岁时,三个表兄妹的广告招牌字画店都已转让,改做别的更轻松、更赚钱的生意。
小舅舅的两个儿子合伙在农村老家做了一栋大别墅。小舅舅年岁已高,就回农村老家颐养天年。
但不知什么原因,那位做饭阿姨并没有随小舅舅回家。据表姐说,小舅舅并不太喜欢那位做饭阿姨,当时只不过叫搭伙凑合。
小舅舅回家后,人老心不老,依然春心荡漾,先后相了几次亲。他不是嫌这个长得丑,就是嫌那个心地不善良,或是嫌别人懒惰不爱收拾。总之,一般的人很难入他的法眼。
也难怪,2000年初,在农村老家有那么大的别墅的人家毕竟寥寥无几,何况那时候小舅舅还精力充沛,腰杆挺直,老当益壮。而且三个子女都在省城做生意,当老板。因此想和小舅舅共度余生的女人很多。
小舅舅在60岁之际,终于在即将凋谢的万花丛中,挑选一朵最亮眼的花朵,成了我现在的小舅妈。
不管别人怎么看待,我始终认为小舅舅很有眼光。说句不怕原小舅妈怪罪的话,现在的小舅妈不管在哪方面,都比原小舅妈强很多倍。
这位新小舅妈,到我舅舅家的时候,大约已有50大几。但她风韵犹存,身材窈窕,五官精致,比较显年轻,且形象气质颇佳。她性格温和善良,做得一手好茶饭,又讲究卫生,家里总打扫得干干净净,收拾得井井有条。
她和小舅舅组合新家时,提了一些小要求。他要求我小舅舅在家里摆两三桌客,把双方的子女们聚集起来,认个亲。然后给个万儿八千的订亲钱,意思一下。另外小舅舅每年除承担一起生活的各项开支外,每年至少要另外给她存5000元养老钱。
这些要求,对当年的小舅舅来说,可谓是小菜一碟。因为当年,舅舅的三个儿女生意都做得比较红火,而且小舅舅把大半辈子的辛苦钱分给三个儿女后,还攒了大几万元钱带回家。加上当年他身体还很棒,家里十多亩田地,又是机械化操作,他全部种上也不在话下。因此,小舅舅满口答应,并一切照办。
小舅妈和小舅舅共同生活的头十来年,俩人恩恩爱爱,如影随形,相敬如宾。
可是近几年来,却总有传闻说小舅舅与小舅妈经常闹矛盾。小舅妈已跑回家几次了,而且每次小舅妈再回来,都必须要小舅舅的儿女开车去接。
其主要矛盾听说是小舅妈私心太重。小舅妈也有三个儿女,他们都住在县城或打工或做生意,条件都还可以,但小舅妈却还想发挥她夕阳红的余热,帮一下自己的儿女。
可是小舅舅70岁以后,身体就每况愈下,腰也越来越弯曲了,种田养虾的活都干不了了,田地都包给了乡亲们种,一年只坐得几千元钱的田地承包款,也就没有之前那么多收入了。
小舅舅的两个儿子每人每年给他们8000元钱的生活费,加上每年几千元的田地承包款及国家发放的农村老人每月100余元的养老金,他们每年一共也有两万余元的进账。
按理,如果两位老人没大病大灾,住在农村,自己种点小菜,喂几只鸡,生活也会过得不错。
但小舅妈总吵着钱不够花,说自己和小舅舅长期腰酸腿痛没钱治疗,而且他们还会偶尔伤风感冒。
小舅舅却说小舅妈说假话,说他们虽然经常腰酸腿疼,但这是老人的通病,也没怎么治疗,也根本没法根治,只是长期吃一些并不贵的钙片等药丸,根本没花多少钱。没钱花的原因,主要是小舅妈经常帮衬自己的儿子们。
而且小舅妈总要小舅舅种很多菜,养很多鸡。小舅妈三天两头地给县城的儿女们送菜、送鸡蛋和鸡。特别是公交车下乡后,老人们都办了老年卡,坐车不要钱,小舅妈就去得更勤便了。
而小舅舅一年比一年老,种那么多菜、喂那么多鸡已经力不从心。他很想只种少量的菜,喂几只鸡,两位老人自给自足就可以了。
去年年前,小舅舅和小舅妈又为了这些的琐事争吵起来,小舅妈一气之下,把家里的钱财和鸡平分之后回到了儿子家。
小舅妈还哭哭啼啼地说:“从此以后要告乖世上的人,夫妻俩半路丢伴,女人一定不要再重新组合家庭,吃亏不讨好,还惹出很多气恼。”
小舅舅当时也嘴硬地说:“走就走,没有什么了不起。我已经做得仁至义尽,对得起你了。”
可他们虽然嘴上这么说,但共同生活了十几年,谁也离不开谁,谁也舍不得谁。
过了几天,小舅舅又去接小舅妈。小舅妈照例觉得这样回家没面子,非要小舅舅的儿女们去接她回来。小舅舅盼小舅妈回来的心急切,就打电话要表哥和表弟回家接小舅妈回家。
表弟和表哥觉得小舅妈表面上为人还不错,而且他们认为当今社会,请一位只给父亲做饭的保姆,2000元钱一个月还难得请到。而且小舅舅有小舅妈陪伴,晚年的幸福指数必然高些,他们在外面打拼也安心得多。
于是,兄弟俩一起回家把小舅妈接了回来,而且承诺每人每年再给他们多出4000元的生活费。
小舅舅和小舅妈又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了。
由此可见,晚年重组家庭不仅仅是两个人的事,还涉及到两个家庭。如何处理好与子女的关系,如何平衡各自的家庭利益,需要两个家庭所有成员的睿智和包容。
小舅舅和小舅妈的这段黄婚恋,既有甜蜜和温馨,也有矛盾和挑战。我衷心希望他们能够互相理解,相互扶持,共同度过余生的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