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印象当中,数学家应该属于一群很神秘的群体:他们或许是一群高智商的天才;或许戴着深度近视眼镜,用谁也听不懂的术语讨论着深奥的理论;或者将一堆堆我们看不懂的数学符号写满整个黑板;或许我们用的草稿纸是论张计算的,而他们是论斤的...
当时的我也很好奇:数学家是如何做研究,如何写论文?真正的科研生涯是什么滋味的?
然而这本《一个定理的诞生:我与菲尔茨奖的一千个日夜》完美的回答了这些问题。
这本书是以第一人称日记体的形式编写的,完整记录了作者塞德里克从开始选择研究题目到荣获菲尔茨奖这一千个日夜中的酸甜苦辣。有遇到瓶颈时的苦闷,有研究成果取得进展时的喜悦,有发表论文时被拒时的心酸,有从头再来,不怕困难的坚毅...
听起来像是一部励志书籍的常见套路,确实,因为作者成功了,所以他的事迹才被我们所知道。在获得成就前,他就像个疯子一样,研究着那些常人无法理解的问题,房间里各处散乱着各种奇怪符号的纸张。
我特别欣赏本书第120页和165页作者写的一段话:扑面而来的质疑督促我奋力前进!事实再一次证明,想要变得更强,就必须把自己置于逆境之中。 /如今,我们的结果已经非常可靠,可谓日臻完善。当然,我们任何时候都可能在这里或那里再次发现一些错误。但目前为止,各部分都衔接得天衣无缝,我信心十足,即使出现漏洞也没关系,我们肯定能把它修补起来。
从这两段话中让我联想到一个问题,曾经我也问过我自己:你想要的人生是要像y=一个常数似的平平淡淡,还是像y=sinx或cosx一样跌宕起伏,有收获也有失去。如今的我心中已经有了确定的答案。
寻找乐曲与科研工作称得上异曲同工:人们探索各种可能,静静地观察周围,聆听一切;之后,偶尔会有智慧的闪电划过脑海;继而,人们将全身心投入一个课题,成百上千次地反复钻研,除此之外,全世界都被抛之脑后。这段话摘自书中第144页,它使我联想起小时候的我们喜欢好奇的问这问那,如果喜欢,将刨根问底的问下去,或者自己去实现。然而现在我们似乎懂得多了,对一些日常事务习以为常,不再产生兴趣,缺少了发现的眼睛,也就消失了好奇,灵感也会随之消逝吧。
往事,承载着新发现带来的希望,也背负着缺憾带来的失落,还有曾在脑海中一闪而过的某个灵感。科研生涯就是这样,混杂着喜悦与忧伤,感受着朝气与乐趣,当然,还有一只陪伴着我的、洋溢着激情的音乐。
我想,每件事情都有它存在的意义,有人喜欢愿意为之研究,探索其中的奥秘,从中寻找快乐;有人不喜欢,觉得无法理解他们眼中的“疯子”。人们常说,天才与疯子之间仅有一步之遥。但什么是天才,什么是疯子,两个都没有明确的定义。或许天才到了极致,就会在别人眼里当做疯子吧,不过这又有什么关系呢?可以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其实就已经很幸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