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所谓“萎缩式生存”,简单说,就是以尽可能压缩自己的生存水准的方式来应对世界。
最惨的表现方式就是流落街头了。当然,我还没有惨到这个程度。
对我来言,萎缩式生存,就是舍不得、也不敢进行超出自我预设的标准进行消费,结果是自己活得没有尊严感,没有人样,没有自信,但却没有付诸于任何实际行动以求改变这种状况,只是被动忍受着。
2
之所以能得到这样一个概念,源于前几天与一名姓梁的朋友聊天。下文且称之为梁同学吧。
跟梁同学的聊天,是从个人的消费观念开始的。
梁同学说,自己上班是打的的,每个月也就千把块钱,就当是自己买了一辆车;到自己这个年龄,买件衣服至少是要上千块的吧,因为只有这样的衣服才有品质感;买东西,自己喜欢,而价格在可接受范围内就会买……
听到这些,我内心里在对比我自己的消费行为:上班基本都是挤公交,穿衣、吃饭都不怎么讲究,总是想买便宜货……花钱的地方,总是能省就省。想想,一直以来,玩得少,吃得少,朋友见面也不多,很大程度上就是我这种“量入为出”、讲究性价比的消费思维造成的。说白了,就是舍不得花钱咯!
梁同学继续说,花钱是为了赚钱。如果一个人舍不得花钱,肯定也就赚不到钱。或许是能省下了一点小钱,不过你已失去了赚钱的动力。俗话说,钱是赚的,不是省的。
我一听,一身冷汗。难怪自己到现在还活得这么屌。活该嘛!是啊,我不就是总是在省、省、省嘛!结果,工作这么多年,虽然省吃俭用,有微薄的积蓄,(不过房价已经天上去了)。但赚钱的能力,基本没有什么提高,工资还式少得可怜,却还担心哪天就失业找不到工作了。
3
一个人的消费理念,其实就是他生存理念与心智模式的反映。
量入为出式、性价比式的消费,反映的生存方式就是萎缩式生存,心智模式是限制性思维。这种人,想问题都是基于过去的经验,做决策时总是想着失败的可怕。结果,无论是生活上,还是工作中,很多时候都畏畏缩缩,被动适应着,而不会想办法主动改变。遇到了问题,更多是像鸵鸟一样,能推就推,能躲就躲。
同时,还会找出一堆理由来解释自己的行为,为自己的逃避开脱。其中,最无赖的理由是,我就这样的一个人,爱怎么样怎么样吧!我自己有自己的特点,我只做好自己擅长的就好……最无耻的理由就是,很多人不是还不如自己吗?如此阿Q精神,嗯,我知道都只是逃避、开脱内心焦虑的借口而已。
哈!哈!哈!心智模式就是这个世界最大的牢笼。
4
梁同学的消费观念,显然与我完全不同。这背后的思维模式可称为是成长性思维,生存方式是发展式生存。这种人,敢于为自己消费,生活工作都积极进取,有自己的人生目标,充满能量,有问题就解决,以未来为导向,活得自信洒脱。
其实,这种人我身边就有两个,一是我现在的老板,一个是做老板的我哥。在他们身上我都能强烈而清晰地感受到他们的这种特质。
不过,对于我来说,他们只是另外一种生活方式的象征,我虽心向往之,甚至有点崇拜他们,但从来没有想过要成为他们一样的人,(借口还是我是跟他们不一样的人),因而在实际行动中,也就没有真正向他们学习过一招半式,以改善自己的人生状态,还是一直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萎缩式地生存着。
5
何以梁同学的一番话能如此深刻触动我呢?很简单,因为触痛了我这些年来隐藏在自己内心的焦虑,揭开焦虑背后的真实面目。到目前为止,自己根本就还是个Loser,纯屌丝一枚,而且还没一个清晰的预期,自己又已经这么老大不小,内心突然变得无比难受,各种情绪涌上心头。
也是在这一刻,我才真切意识到,原来在我看来都只是道理的道理,突然变得与自己切身相关起来。格局、思维模式、主动、担当、能力等词汇,自己好像从来没有理解过他们真正的含义。
更为痛苦的是,我还意识到,正是自己这样浑浑噩噩、不求进取、没有人生目标的状态,让我这几年错过了好几位喜欢过的人。虽然她们都不说,但我现在知道,她们为什么会决然地离去。因为我根本就不值得依靠、托付。一个连自己对未来都没有想法、信心与抱负的人,如何能够给到别人所谓的“安全感”呢?
6
为不过,成长于同样的家庭,我哥(亲的)是发展式生存,而我却是萎缩式生存呢?
就这个问题,我跟我哥做了一次交流。他给我的答案是,你一直在“舒适区”里。
一针见血。是的,虽然从小家里就不富裕,吃的苦也不少,但我自己确实活在“舒适区”里。
舒适区,就是能让自我感觉良好、得心应手的生活状态区域。以消费为例,单价不超过1000块的东西,会在我的心理舒适区里,觉得自己可以负担得起。超过1000块东西,我就要想想,花了就会有点心疼。工作中的舒适区,让我写点文章,做个PPT,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如果让我去为了某事,特别是求人时,就会有相当的恐惧情绪。虽然很多时候,自己去做了,发现事情也就那样,没有什么大不了。
7
我哥跟我说,人不走出舒适区,就没有办法真正的成长。
“我的套路,跟你是反着来的。其实,我经常把自己逼到绝境,让自己痛苦。
“就像《罗辑思维》是里面说的,人要进入非舒适区,他才会有创造的可能性。如果来一直在舒适区里面,是没法创造的。而人在非舒适区,一定不是自己进去的,一定是有外力把你推进去的。然后了,再由自己去挣扎。”
他是说外力,是我家在他16岁时所发生的变故。这场变故中人情冷暖,让他深深感觉到自己必须强大,必须出人头地,必须有所作为,证明自己的价值。因此,他越发奋发向上,读书没钱,他自己会去借,读大学勤工俭学赚钱,工作后不断尝试创业。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掌控自己的命运。因而,他总是以创造的方式来应对变化,把自己逼到绝境,打破原有的舒适区。于是,人生不断向高处走。
而我呢?对于那场变故,估计年纪小,又或者在家是老幺,内心并没有感觉到很大的冲击。虽然经过变故,家里的条件变得艰难,中途甚至交不起学费,但我应对的方式是省吃俭用,尽量省钱,不舍得花钱,但从来没有做过什么,比如自己去赚钱,改变自己的状态。这种萎缩式式生存模式一直伴随着我,一直停留在自己的舒适区里。于是,我的人生水准总是得不到提高,实际上还在降低。
8
写了这么多,其实就像梁同学说,我还只是在想,总想找个理论来说明。而要改变自己,只有行动。
嗯,唯有行动才是改变人生的唯一方式。
到现在为止,我也不知道人生的终极目标是什么。其实很多人也不知道,但并不妨碍别人过上有品质的生活。所以,那就设定几个具体更为现实的目标。以此为动力前行。
好在,我已经定下了几个具体的行动计划,并开始努力去做了。